作者:飞卷

时间:2023年9月11日

游雁荡山净名谷全程纪实及最详攻略

雁荡山景明谷游览指南:

1. 如何前往景明谷?确实可以从香岭头村步行过去,估计也就两三公里左右。当然,你也可以花钱乘坐景区观光车前往那里。

2、景明谷和三折瀑布其实是可以连成一圈的。如果从景明谷买票,从本文提到的垭口出站,可以步行到上遮瀑布,然后参观中遮瀑布和下遮瀑布。离开景区时可免门票进入三折瀑布;否则,可以去景明谷关。到处都有老人看守,逃不了车费。除非你在关口等老人出去解手或者吃饭,才可以进去。更何况,下午五点以后,老人下班的时候,也可以逃票。并进入景明谷。

3、景明谷的精华其实只是一小片区域。这里是古人喜爱赋诗的地方,也是沈括、徐霞客游览过的地方:从顺风儿到维摩诘洞的一小片区域。而且,一定要在雨中或者雨后的清晨游览景明谷。否则,你可能会像大多数游客一样,抱怨景明谷很穷,真的不值得一去!

4、当我终于走出景明谷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现象!令人费解!

文本:

我从上遮瀑布穿越到了景明谷上半部的垭口。

从垭口下来:

遇见了守关的老人,

补票进入景明谷(又称雁荡山森林公园)。

上文提到,据旅友透露,景明谷目前是私人承包的。

这一关,十几天半时间,没有人被抓到充电。

这里专门派了一个老人看守,收取的费用恐怕还不够他工资的零头,得不偿失(除非是旺季,估计还是有一些收入的)。

我进入山谷,根据景区地图,

我其实位于景明谷景区的上半部:

于是,我决定先把景区的前半段走完。

返回并从谷口退出。

首先去以下观景台的四个观景点: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明谷。

景区内开发的景明谷其实只是一小段,所以景明谷景点密集。这个地方也叫石井坑。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山谷。因谷底有十个疏密圆圆的井状水潭而闻名。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只有少数可能还有水。

这个景明谷屡屡被来过这里的游客和旅人诟病!我觉得不值得来!

不过,这里也有不少名人。

例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来此考察,才写下了《梦溪笔谈·雁荡山》。第二自然段写道:“我看雁荡山峰,皆是险峻险峻,高耸入云千尺,有穹崖,有巨谷,不似别山,皆裹在云海之中。”从山外望去,看到什么都没有,原因是山谷里的洪水冲走了所有的沙子,留下了高高耸立的巨石。比如大龙和小龙湫、水帘、初月谷,皆是水凿成的洞穴。”这里提到的初月。此谷实为净名谷。至于为什么又叫景明谷,是因为谷口曾经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寺庙——景明寺。这座寺庙稍后会提到。

继沈括之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至少两次到访此地。他在《雁荡山》上面写着:“第十二天,吃完晚饭,我们从灵峰峰右尖寻找碧霄洞,原路返回,到了歇公岭脚下,过了香岩岩。”向南五里,到了景明寺路口,进入水帘谷寻找,两崖夹在一起,有水从谷底漂流而下。出谷五里,到灵岩寺。”文中提到的水帘谷,应该就是现在的水帘洞+雪瀑梅秋。景点都很近!很多去过景明谷的人都不知道徐霞客所说的水帘谷在哪里。如果他们真的下雨的时候去的话,他们很可能会看到徐霞客提到的风景,因为徐霞客是下雨的时候去的:

这是徐霞客第一次来雁荡山,时间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4月11日至15日,历时5天。那一年他28岁。明崇祯五年(1632年)4月28日至5月8日,徐霞客第三次来到雁荡山,历时11天。那一年他47岁。他在《游雁宕山日记》上写着:“三十日,雨中循溪,转西行二里,有溪从西北而来,汇合,气势更盛,跨溪西行”。向西北行,进景明寺三里,更见云雾之中,两崖重石叠峙,分不清。层层,衣服鞋子都浸在里面了。 西边深谷,有水帘谷,有维摩石室,有法台。”

从上面可以看出,徐霞客也去了维摩诘洞。

由于去的时候是晴天,所以看不到徐霞客遇到的奇景。

由此可以推断:景明谷其实值得一游,但一定是下雨天或者雨后晴。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雨后景明谷美妙景色的照片。

这是雨后放晴时焕明拍摄的景明谷:

别再八卦了。

从中上段切入景明谷后,便向景明谷的山顶走去。

回顾这段旅程:

前面岩石上的大石头是“一炷香”:

继续步行至景明谷山顶观景台,路就到了尽头。观景台的左侧,还有另一条路是封闭的。我想知道它通向哪里?因为赶时间,所以没有爬出去一探究竟。现在想来,我觉得我可以去阳冈峰或者千佛峰吗?

尽头的观景台,

可以看到景区内标注了以下四个景点:

上述四个景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远观,不能参观。所以出行体验一般。另外,这四个景点在视觉效果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它们的简要描述如下:

首先,雁荡山景明谷的“灰头湖”景区其实还是挺形象的:

其次,雁荡山景明谷有“一香”景点:

景色还可以。

它和黄山的飞石有什么区别?抛开景点优劣,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触摸飞石!香只能远观,不能近玩!

第三,所谓千佛峰。这个景点实在是没什么可欣赏的。不仅我这么说,很多写游记的人也这么说。

你看,像千佛怎么样?

观景台第四个景点,

这是男性的巅峰:

阳岗峰颇为生动。

但距离其实很远。上图是镜头放大很多倍的效果。

肉眼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小石头,不留心根本看不出来。

说是山峰,但阳岗峰其实只是一块巨石!

下图是景区地图。我推测堵路可以上羊岗峰。因为我觉得这张景区图看起来像是近距离拍的:

从观景台下来后,在知知巷左侧的山沟里,有颇为壮观的景观。我称其为“二重潭瀑布”,因为上面有一个水潭从岩壁中冲出,下面也有一个水潭。形成两个水池和两个小瀑布。

景区的导游图上并没有标明这个地名,而且这个地方也有栅栏隔开。想要到达下面的水池,游客必须越过栅栏,穿过树林。

这个景点目前仍被封锁在景区之外,也没有被命名。

多么悲伤啊!景区说:禁止入内!

我走出了景区的护栏,穿过一片小树林,到达了瀑布的底部。

泳池里的水还是很清澈的:

这个地方就在雁荡山的景明谷里。

唯一壮观的自然景观!

有人写游记说维摩诘洞上方有秀峰瀑布。当然,指的就是这里。

我想知道这个名字是作者起的吗?

因为景明谷的导游图上并没有标注这个名字。

我去的时候水太小了:

为了比较,

这是网友拍的水势大时的瀑布:

从二级池瀑布继续往下,还有所谓的松鼠迎宾、象峰等,这两个景点和上面四个景点一样,全靠观赏角度和想象力!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你看,哪里欢迎松鼠呢?

至于象峰,

我猜是香后面的山峰吧?

只能远观和想象的景点在我看来都是很一般的。

继续往下走(向谷口方向)并过一座桥:

然后我们就到了维莫洞。

此“维摩洞”位于景明谷中部右侧,铁城掌西端崖底溶洞内。

为什么叫“维摩洞”呢?

其实,维摩诘和净名都是佛教术语,意义相同。

雁荡山的游四丈与铁成丈自北向南相对,形成一条山谷,古人称之为“楚越谷”。旧时谷口有景明寺,故又称景明谷。净明是佛教名词,是梵文Vimalakrti的意译,Vimalakrti是音译。在梵文中,“微”是“无”的意思,“莫”是“内脏”的意思,“结”是“匀称”的意思。 “净明”是维摩诘旧意译,现在一般译为无染。本义指以清洁、不受污染而闻名的人。

后来大乘佛教根据这个词凭空创造了一个菩萨,名叫维摩诘。相传维摩诘是古印度的一位富翁,在家修行,享受家庭幸福、富贵荣华。不过,这位财主也信仰大乘佛教,是一名佛教居士。最后据说,他在精神上进入了印度佛教思维修行的境界后,被称为维摩诘菩萨。大乘佛教的《游雁宕山后记》就是为了“妥善”解决“在家修行”的矛盾而制定的。

于是我编了一个故事:维摩诘菩萨曾以自己的病为诱饵,吸引文殊菩萨,并趁机向文殊菩萨说法,用自己的想法破除文殊菩萨“必须出家才可以”的错误观念。实践”。 ”。维摩诘认为修行不分出家和家,出家就能成佛,在家也能成佛。我相信涅槃的境界在于世俗生活。即使你是一个出家人,也可以成佛。富翁沉溺在金山酒海、美女之中,只要按照自己的诚意去做,那么这就是佛家的修行之道,就是净土世界的初生。在印度的上座部佛教传统中,维摩诘的观点简直是无稽之谈,彻底颠覆,然而正是这种颠覆性的、世俗的观点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尤其是中国唐代王维最喜爱的佛经。《维摩经》,而他最喜欢的佛教人物是维摩诘,王维其实并不喜欢佛教,至少不是天生喜欢。《维摩经》和维摩诘。他向往维摩诘的生活,但又不愿放弃学者的高贵。010-30,000似乎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的一个理由。

别再八卦了。

到达维摩诘洞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居士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我是从上哲瀑布来的。他大吃一惊,和一旁的另一个居士大声喊道:这个游客竟然敢独自从后山下来!惊人的!

我心想,这条路又不是野路,走起来有什么可怕的呢?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崇拜”他?

维摩诘洞外,有半个屋顶,门顶上写有“维摩诘洞”三字。

外面可以看到维摩诘雕像:

维摩诘洞又称“维摩洞”。其实洞天是道教术语,佛教说没有洞穴。姜树南说,这个山洞高十丈,深三丈,宽三丈。虽地处深谷,却清爽不湿。旧时,景明寺依附于谷口,常有道士在此修禅,以避喧嚣。当你置身其中时,就像梵音从你耳边掠过。

当我走进维摩诘洞时,我发现屋外只剩下一半的屋檐。洞内没有屋檐。用彩纸做成横条,挂在洞顶。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间是维摩诘像。

另外两侧似乎基本都是道教雕像或民间神灵。还供奉着《维摩经》个神话人物,不再是前人诗词中的静室和禅宗,而是充满了烟火和人间的气息。

以往有关景明寺的诗文中,多次提到维摩诘洞。元代朱锡惠写有“静坐维摩诘堂参达摩禅”,清代林文焕写有“见闻维摩诘洞,思念晚清”。它常常会引发对过去的怀旧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

维摩诘洞左侧岩壁上,有一池佛陀赐予的所谓圣水。居士跑进来请我喝圣水。我说,圣水上怎么会有灰尘呢?他说是香灰,用勺子舀了出来,我也没喝。

旁边有一块牌匾,

喝“佛赐圣水”的种种好处都写着: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位游客。她是一个独自行走的中年妇女。

居士看见后,又跑过去迎接,并对游客说:“我太棒了,我一个人从后山来的!”

中年妇女听了很惊讶,问我从哪里来。听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独自走过后山。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她是乐清市人,不敢单独去当地的雁荡山旅游。然而我居然敢一个人去异地旅行!

然后她说她也想穿越时空。我说:你得准备点水或者别的东西,不然很容易中暑。

然后居士请她喝佛陀赐予的圣水。她不敢喝,大声问:有什么可以煮的吗?

我在维摩诘洞看到了吕洞宾的画像。

于是他走过去鞠躬。

外行见状,非常惊讶。他见我没有行礼,只对着吕洞宾的画像行了三拜。

他走过来问:你信吕祖吗?

我说:吕洞宾的诗我学了不少。

他听后更加感动,一直让我加一个研究吕洞宾的大佬微信。

居士还想和我继续聊,我却匆匆离开了维摩诘洞。

继续往下走,到达一个看起来像瀑布的地方:

这个地方在景区里没有标注地名,但是在导游图上有标注。

水帘洞与维摩诘洞之间有一座雪瀑布,名叫梅秋。瀑布从高崖上倾泻而下,形似落梅,故名。

那么这一定是雪花和美秋了。

这种细细的瀑布也是雁荡山常见的类型。由于瀑布太小,风一吹,整个瀑布就会飘移。有人这样描述:“大雪是什么样子?撒盐可以使空气变得不同,但不像柳絮被风吹起来。”但我看到的,看似细细的瀑布却不见了!总之,如果你在晴天来到雁荡山,你绝对不会看到徐霞客描述的气势磅礴、气势变换、雷霆吹雪的瀑布。

这是网友拍的雪花和梅花:

雪花和梅秋的下方不远处就是水帘洞。

据说,水帘洞的旱涝情况没有变化。我去的时候,确实有一帘水珠从上面的洞里流出来,帘子下面还有一个水池,清晰可见底部。

水帘洞位于铁城山下部。洞宽约40米,高10米,坐北朝南。洞口有一大水池,呈椭圆形,长约20米,宽约15米,一半在洞内,一半在洞外。

洞檐泉水。像窗帘一样散落。

有人评价:庐山匡王谷也有水帘,顺崖而下,但不如水帘飘落飘远那么震撼。我想,一定是下雨了,才显得像水幕。我去的时候只有水滴。

洞的左侧,有一个许愿池:

许愿池内还供奉着观音像。

有游客听到导游胡言乱语:从维摩诘洞外的台阶向谷口方向望去,有一个人影站着。那天导游称它为立观音。立像位于了画章、瓜溪谷旁,又称散花龛。

其实就在水帘洞:

洞右侧有甘乳泉。即使大旱,泉水也源源不绝,水流从瀑布流下。甘茹泉前躺着的这堆怪石,据说是被孙悟空打倒在地的白骨精的化身。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继续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他们经过能仁寺东边的火焰山,向西望去,试图扑灭熊熊大火。

当年徐霞客两次来过景明谷,留下了一段短文:“五里至景明寺路口,入水帘谷,夹两岸,水从崖顶飘流而下。”

有人不明白水帘谷在哪里?有人认为是水帘洞,有人认为是雪瀑布、梅秋,但都认为与这两个地方都不相似。

其实水帘洞和雪浦美秋距离很近,所以徐霞客所说的水帘谷其实应该是水帘洞+雪浦美秋。但必须下雨才能看到徐霞客所说的那种风景。

在景明谷,实际景色很普通。前半部分几乎都是想象远景;唯一值得参观的就是维摩洞小片区域和下面的水帘洞。古人的诗词歌赋几乎都集中在这一小片区域:

北宋周维有诗云:

水帘谷口飞泉飞流,金顶峰前玉骨奇形。

入院时,他没有去俗人的床前,而是去大殿参拜了皇帝的祠堂。

庵中明月常完美,青云路半险。

偶尔来这里聊天坐宴,迟迟出山也不厌其烦。

南宋王十朋有诗云:

山谷中有月光峨眉,水织珠帘更令人惊叹。

放眼望去,重峦叠嶂,有僧人提着一张纸寻找一首诗来写。

明代王之言有诗云:

洞谷中悬挂着一道冰冷的瀑布,如紫色的云彩。

散落如玛尼珠,昼夜皆洁白。

此外,景区还有一个想象中的景点,名为“母子情”。

我找了很久没找到:

难道是水帘洞石池里的两大一小石头?

确实有孩子奔向妈妈的味道,有母子间浓浓的爱。

离开水帘洞,继续往下走。

只见一个空中铁梯,正要上去的时候,却发现下半部被砍断了!大概是为了防止游客攀爬时遇到危险。

前面两山之间还有一个云梯。

起初我以为这是铁索攀岩。

后来听说这个铁楼梯是电影原来拍摄时遗留下来的。当时有一位著名演员上去演戏,被困在上面下不来。后来这部戏结束后,景区砍掉了后半段,留下了这样的残片:

继续往下走一小段距离,

刚到

元宝洞。

据说因其外形酷似元宝而得名。有人说,因洞内石池内有一石形似元宝而得名。

我想肯定是前者,因为我确实拍过洞内的场景。里面的石池里有几块石头,但确实没有一块看起来像元宝的石头。

不过,我并不觉得这个洞的形状看起来像金元宝,因为下缘有一堵石墙,就像一排牙齿!整个元宝洞的入口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大嘴!如果没有下面的那排石头,洞口确实看起来就像一个金元宝!

元宝洞门口有一块牌匾。

上面写着:满屋金玉满堂,满屋喜气,财源滚滚,笑容满面!

根据景区指示牌,再往下还有两个景点:

元宝洞再往下就是仙露泉。这是悬崖上流淌出来的一股清泉小溪。用一根小竹筒将这清泉收集起来,然后在清泉下筑起一个小石池。石池里的水极其清澈。清泉之上,有一个山洞。

为什么这清泉叫“仙露泉”呢?未知!但来雁荡山前后总是阳光明媚。这小清泉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在其他地方,不下雨,雨量就逐渐减少,但这小清泉却似乎既不增也不减,所以也许它被称为“仙露泉”?又或许这泉水的水质特别好?

仙炉泉下面是顺风儿,一处独特的溶洞景观。

岩壁上的一个洞穴,分上下两层,真像人的耳朵。而且,下洞里还有泉水的声音。

然后往谷口方向走,没有景区专门的招牌。

看景区地图,入口处的水池就是净心池。

景明谷谷口

有一池碧绿的水,

这个水池就是净心池,水池左侧靠着岩壁修建了一条玻璃栈道。

镜心池两侧的山峰就是山谷入口处的铁城和尤思峰。相对的两座山峰之间,只有一条细细的一线天,称为“一线天”;抬头仰望,天空如峨眉眉上的第一轮月亮,又称“初月天”。此谷口名为“初月谷”。

然而,如果你在谷口,你实际上看不到“初月谷”的真面目。理想的观看角度是从上到下看网名谷口:

镜心湖左侧的山峰,“其坚如长城,色黑,故名铁城”。这就是铁城峰。雁荡山有15座山峰,其中以铁城峰最为雄伟。 “其内泉石清奇,古人谓之不亚二神”。

进入元月谷,两座悬崖犹如铁壁,悬崖边的蓝天如一片天。天窗向下弯,就像初月一样。其中的一线天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新月天空”。李雾峰《维摩经》有描述:“抬头见蓝天,如弯塘绿水,静而不泛波。”,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铁城掌和镜心滩:

至于山谷的另一边,

这是一栋像疗养院一样的现代化建筑,没有什么景点:

如果您在雨中或雨后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

这可能有点有趣:

综上所述,所谓景明谷全石幽美的风景,就是我在铁城掌这边一路下来所看到的风景:维摩拉奇洞、雪瀑布梅秋、水帘洞、元宝洞、仙露泉、顺峰二。

出了景区大门,门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景明谷”:

传说中的景明寺应该建在谷口:位于雁荡山灵峰、灵岩之间。寺周围有大佛峰、铁城峰、游寺峰、水帘洞、蓼花等。张家、怪溪谷、维摩诘洞、一香洞等景点,因寺庙紧邻崆峒而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幽静而神秘,天空下着小雨。是燕山十八古刹之一。

这是景明寺重建方案效果图。目前还没有任何踪迹:

至此,景明谷的游览就结束了。

然而我犯了一个错误:参观完三折瀑布和景明谷后,下午两点前,我还是意犹未尽,于是又去了灵峰景区!结果我上次的行程就非常匆忙了!

现在回想起来:雁荡山的每个景点都应该花一天的时间详细游览,不可贪得无厌。

离开景明谷后,我有一个大问题!

这是我的行走路线:

上面的轨迹图几乎是一个循环!

也就是说:起点是三折瀑布景区入口,终点是景明谷景区入口。这两个入口距离很近,距离估计不到50米!三折瀑布下部距离景区入口不到100米!为什么古景明寺存在了这么久,附近却还没有三折瀑布?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写过,三折瀑布是民国时期才被发现的!这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现象!很多人因此嘲笑徐霞客,说他两次路过这里,都没有找到三折瀑布!其实徐霞客作为外人,不知道三折瀑布也是可以理解的!更该被嘲笑的应该是景明寺的和尚!他们一直住在这里,总是去山上砍柴等等。他们根本不知道附近就有一座三折瀑布?似乎无法用悬崖峭壁、森林茂密、进山的恐惧来解释。庐山三叠泉是樵夫砍柴时发现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