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泛舟图》卷轴,元代,胡廷辉所绘,绢本,青色,长143厘米,宽5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998年,美籍华人收藏家王继谦先生将此画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11-1第五章:辽金西夏元绘画图鉴胡廷辉
元代胡廷辉《宋太祖蹴鞠图》
《宋太祖蹴鞠图》,原图为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所画。钱轩临摹后写道:“蹴鞠图昔日藏于密室,今临临临摹。若非天人相转,不宜看,又如何画之?” ”。我对这幅画欣赏已久。描绘了宋太祖与弟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以白打法打蹴鞠的情景。赵匡胤当时以踢足球闻名,尤其擅长任意球(现在俗称“花式足球”)。即踢足球时,可以用头、肩、背、腹、膝、脚等部位触球。灵活一点,随心所欲地改变。明代唐文峰《梧冈集》中有诗《题蹴鞠图》。诗中解释说,最先踢球的两人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宋太宗,最后观看的四人是大臣赵普、褚昭辅、党进、石守信。他们都为宋朝的建立做出了贡献,而且都喜欢踢足球; “良贤之人同时相会,闲暇之余,彼此嬉戏,军旅之乐也恰如其分。”此图可见蹴鞠在宋初是军中之乐。这是宋朝开国皇帝和贵族喜爱的一项活动,从而开启了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宋史·礼志》 《乐志》中记载,宫廷所有盛大宴会都有足球表演。 《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除官方蹴鞠艺人外,还有民间蹴鞠艺人在瓦片上表演。宋代开展最广泛的民间活动是“寒食蹴鞠”; “凉食蹴鞠”在凉州,蹴鞠挥杆依然豪华。”(陆游《春晚感事》)在全国上下这股足球热潮的气氛中,出现了高球、张明、刘等人物。因踢球致富的三福等《宋太祖蹴鞠图》为后人研究宋代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
11-2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解概述胡廷辉
胡廷辉(模特)《摹赵千里青绿山水》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10345cm
标题:胡廷辉模仿赵前本。 |鉴定印章:向子敬、向墨林父亲的秘籍印章、黛米、张|胡廷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与赵孟俯为邻。从他的作品上往往不署自己的名字,而只盖上自己的印章来看,他可能是画家而不是文士,因为这种署名方式是元至明初画家的习惯。王朝。据《武胜《大观录》记载:胡廷辉曾受赵孟俯之邀到其家中完成《李昭道《摘瓜图》。后来他凭记忆写了一篇,写得那么逼真,让赵孟俯很惊讶。
11-3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胡廷辉
赵雍(1289—1369),字中木,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省)人。其六世祖休安亲王休,因先祖宋太祖秦王赵德芳而受封湖州,子孙世代居住于此。其父赵孟俯,元代翰林院进士。遵旨,呈献给时任江浙等地省政府秘书的荣禄大夫。又为文民呈献给魏国公。关母一家送给卫国夫人。赵勇利用父亲的影响力做了官。他为官时,广集人才,待遇优厚。又知湖州路,主管政务。书法和绘画是从他的家族继承的。在雍祖完成之前,赵孟俯曾尝试为还珠寺撰写《金刚经》。没有人能够分辨出它的延续。嫁给刘氏,封贵安郡主。育有冯、林、严三个儿子。一女舒睿,适钱塘崔抚。擅山水,尤工人物、马,亦画界画。书法善直、行、草,篆书亦长。细细欣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先贤图卷》 赵勇,纸本设色,29.3cmx208.7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代艺术家经过艰苦的艺术劳动,留下了无数优秀人物画的瑰宝,创造了辉煌的白描艺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蕴藏着特殊的艺术魅力。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五圣是指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五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兵法大师孙子、墨家创始人墨子。还有法家大师韩非子。《先贤图卷》 “五祖”故事:
《史记》 据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告诫孔子:“除掉傲慢好色,去掉外表和好色的野心,对身体无益。”这是老子对孔子的劝告,要去掉傲慢和欲望。追求,这也是老子所倡导的“无欲”的人生态度。在孔子言行记载的《论语》条中,“道”出现了100多次,可见老子对孔子的影响之深。晋代学者、道士葛洪说:“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这也委婉地指出孔子是学老子的。从各种故事和典籍中可以看出,孔子曾经师从老子,他们应该是师友关系。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被公认为道家创始人,但关于他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有很多说法。老子和孔子之间可以说是朋友和师父的关系。
孙子孙武出生于齐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孙武从小就阅读各种军事经典;加之当时战争频繁,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军。这些都对培养孙武的军事能力起到了作用。重要作用。孙武所在的齐国内乱仍在继续。他觉得自己没用,就离开齐国去了吴国。孙武来到吴国后,认识了伍子胥。两人非常互相吸引,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当时吴国局势也动荡,两人便隐居避难,等待时机。公元前515年,阖闾即位。他对待贤士,任用伍子胥、孙武等贤臣,训练军队,保存粮食,修筑城墙。从此,吴国呈现出繁荣景象。吴国国力逐渐强大后,孙武开始帮助吴王灭楚。白驹之战,孙武以三万吴军击败了二十万楚军,征服了强大的楚国,震惊了中原各国。孙子将他总结、收集的内容整理成《孙子兵法》。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战争规律、哲学、战略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孙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兵法》在西方被翻译为《战争的艺术》。它享有“军事科学圣书”的美誉,被誉为东方商战的“圣经”。
正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字翟(d),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又传他是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创始人及其弟子和后继弟子后来收集了他的语录,完成了传世的《墨子》一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影响巨大的哲学家。他自称为“我”,被称为“平民百姓”。先秦时期,墨子创造了一套科学理论,在几何、物理学、光学等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史记》 相传墨子在宋代担任大官,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层人,完全走的是草根路线。据梁涛《墨子行年考》考证,墨子是在30岁的时候做的。不然的话,步行十天十夜,就有点吃力了,可能走不了快。而三十岁,正是男人的黄金岁月。墨子见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便趁机送给他一本书。楚王半皱眉头,连忙翻阅起来,道:“这本书是好书,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好吧,如果墨老师愿意留在楚国,我可以支持你。于是墨子二话不说,走回了鲁国。一个庞大的组织会带来巨大的开支。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墨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把所有的短衫帮都训练成了熟练工人,让他们制作家具、建筑、城防武器。班固在《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温,墨土不贵州。”他的意思是说,墨子和孔子一样,成天忙于天下事,连暖席子坐、染炉烟的时间都没有时间。墨子一生致力于帮助有需要的人。但可惜的是,墨子遇到了一个拒绝天使的时代。他的理想太崇高了,卑微的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韩非生于周南王三十五年,卒于秦郑王十四年(约公元前281年至前233年)。韩非是朝鲜太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朝鲜人(今河南新郑)。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散文家。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后人称为“韩子”或“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在韩非之前,法家曾有三派。 ”的原型是战国中期担任韩昭侯宰相的“郑国贱臣”申不害。所谓“术”,是指主人用阴谋来操纵部下,那些明辨忠奸而不露面的巧妙算计,以及符合事实的不可预知的赏罚。 第二层“法”是基于与申不哈同时代的商鞅的特殊政治策略。以严刑重赏执法,使遵纪守法者不乏赏赐,犯法违令者难逃惩罚。其三“力”,是以与孟子同时代的昭仁神道为基础的。所谓权力,就是权威。这一派想要尽可能地扩大政府的权力,将其集中在主人手中,使他成为恐怖的对象,以便他可以镇压他的下属。韩非兼容三家,故曰集法家之大成。
1、道教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它提出了无为而治、以女护男、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是“哲学家”之一。 “百家”中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国各个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儒家“知天文,知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流派,也是封建主义的基础。被誉为“世界启蒙先行者”,具有“数以百计”的影响力。
3、军事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一个思想流派。这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髓。数百个思想流派之一。据记载《汉书·艺文志》,军事家分为四类:兵力策划者、军事形势策划者、军事阴阳策划者、军事技能策划者。军事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孙武、司马冉举;战国时期的孙膑、吴起、魏辽、赵奢、白起;还有汉初的张良、韩信。
4. 墨家是东周时期中国主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墨家与以孔子(儒家)、老子(道家)为代表的汉族三大哲学体系一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墨家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斋(墨子)。
5、法家是中国历史上主张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流派。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官员。春秋战国时又称刑名学、刑名学。经过管仲、石盖、子产、李逵、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鞠辛等人大力发展,遂成学派。战国末期,韩非总结、综合了他们的学说,形成了法家的巅峰之作。
13-1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赵勇
《狩猎人物图》元,赵勇,绢本设色,长39厘米,宽133.5厘米,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狩猎人物图》 这幅画的标题是高句丽诞生的神话。相传河伯女子生下儿子,取名朱猛。他擅长用猿臂射击。他随国王去打猎,他的箭都射了。他嫉妒国王并杀死了他。朱蒙骑马逃走,水族扶他渡河。此图用笔工细,线条简洁严谨,设色明快秀丽,形象真实生动,具有唐代风格。此图用笔工细,线条简洁严谨,设色明快秀丽,形象真实生动,具有唐代风格。这幅画的标题是高丽(朝鲜)诞生的神话。相传河伯女子生下儿子,取名朱猛。他擅长用猿臂射击。他随国王去打猎,他的箭都射了。他嫉妒国王,想要杀死他。朱蒙骑马逃走,水族扶他渡河。
《春郊游骑图》 轴元昭勇绢本设色
13-2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赵勇
《挟弹游骑图》卷轴,元代,赵勇,纸本设色,长109厘米,宽46.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挟弹游骑图》是对马背上弹弓狩猎的独特描绘。可以说是画马题材的一次创新。同时,古代绘画中以马背狩猎为题材的画面不计其数,但大多描绘狩猎场景。但像这幅描绘狩猎者如晨星般悠闲地寻找猎物的作品却很少见,别具匠心。有趣。赵勇独特而巧妙的绘画风格由此可见一斑。画中描绘了两棵直立的大树,枝叶稀疏。中间是一位头戴黑纱帽、红衣白裤的贵族男子,骑着一匹黑白马,从大树下走过,气度不凡,风度翩翩。整个画面构图简单,显得十分空灵。画家赵勇运用铁线画、游丝画技法,细致描绘人物、马匹。笔触刚劲柔和,色彩明丽却不俗,古朴典雅。整个画面中的人物、马匹造型准确,表情生动,神韵流畅。画面简洁稀疏,一人一马两树一坡。人物头戴黑纱帽,身穿红衣白裤,手持弹弓,骑一匹黑白马。他悠闲而优雅地抬起头,仿佛在寻找猎物。马缓缓前行,表情生动。马体肥硕,表情严谨。细腻柔和,表情和姿势轻松。人物回首,猎物在静止中动,五官生动,传神。图为两棵树直立,枝叶稀疏。画面中,先用淡墨勾勒出人物、马匹的轮廓,然后施以色彩,将它们融合均匀。树上填满了双钩,整齐细致。整个画风古朴典雅,具有唐代风格。画家赵勇运用铁线画、游丝画技法,细致描绘人物、马匹。笔触刚劲柔和,色彩明丽却不俗,古朴典雅。整个画面中的人物、马匹造型准确,表情生动,神韵流畅。同时,艺术家采用虚实结合的绘画方法来描绘马背上男子的表情和状态。画中,男子手持弹弓,似在狩猎,但他只是让马在森林中徘徊,手中握着弓,没有任何驰骋狩猎的意思。相反,他有一种悠闲赏景的从容和随意。画中只字不提森林里的鸟儿。确实有一种酒香巷子的韵味,真是别具一格。这幅作品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画马杰作。画的右上有元代乃贤所作诗数行。此图为清宫内藏,有嘉庆、宣统印章。《石渠宝笈·三编》 说明。知《至正七年四月王仲穆画》,有“仲穆”、“天水书”两印。元至正七年(1347年),赵永年59岁。
13-3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赵勇
元公元1279-1368年《骏马图》 卷轴赵勇绢本设色工笔麻裂纵186公分横106公分宽95.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骏马图》 水边有稀疏的树林,五匹马在四处漫游,人们倚在松树上打盹,看上去很悠闲。马肥壮,颜色翠绿。叶子以花纹的方式表现,有一种古色古香、笨拙的感觉,颇有唐代的感觉。此画山水十分厚重,山水空旷而遥远。这幅画的主题和关键词是春景、士人(士人、隐士)、官员(大臣)、马匹。描绘了平原放牧的景色。开阔而遥远的构图中,五匹马在水边悠闲地漫步。杂树之中;驯马师靠在松树上打瞌睡,看上去悠闲自在。平静的湖水和后面美丽的山峦相连,让气氛更加安静祥和。
赏析:这幅画描绘的是马匹在森林中放牧的场景。它描绘了五匹马在树荫下摩擦肩膀、依偎或觅食。无论结构还是造型,都表明了艺术家对马匹的细心观察和理解。轻松掌握复杂形状。越人倚松打盹,悠闲自得。人物、马匹均以中心勾画,人物表情生动,马匹雄伟。叶子画得工整,格式类似于图案,装饰性很强,有古色古香的感觉。画家还利用平坦的湖面和远处的山峦,增强了空间的衍生和层次感,呈现出一幅广阔而遥远的松树图景。虽然他的青绿配色和笔法颇有唐代的感觉,但由于配色和倒角技法的结合,远比唐代的青绿山水淡雅平淡,充分发挥了意趣。的笔法。此画为赵勇为色目族官员伯颜护都所画。画风主要继承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颜色以蓝铜色、石绿色为主,色彩丰富、鲜艳。另外,先勾勒如画树叶的轮廓,然后填色,正是工笔画的做法。 “剪叶填色”的画法。此外,马高大丰满的体形也呼应了唐代画马的意趣。不过,赵勇的这幅作品,也融入了五代画家董、居易的笔触。例如,表现远山纹理、类似苎麻纤维的线条图案被称为“Pima Capped :”。综上所述,《元赵雍骏马图轴》中的人物、马匹、山水背景虽有古代唐宋遗风,但两岸平坦远景的构图,仍是典型的元人特色。赵勇也在元代复古潮流中开创了新时代风格。简介:此画完成于1352年,描绘马匹嬉戏,新郎倚松打盹,表现出无忧无虑、悠闲的气氛。由于中国的马画多以马象征人才,以马夫象征官员或皇帝,因此这幅作品应包含无为而治、人才自在的寓意。整幅画以中心线绘制,青色,叶纹,颇有唐代古色古香的味道。但在构图上,加强了山水的比例,布局空旷幽远,进一步体现了文人山水画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元代文人画的复古风格和艺术成就。此画出自我家,擅长山水,尤其擅长人物、马、竹石。水边稀疏的树林,五匹马漫游,人们倚松打盹,显得十分悠闲。马肥壮,颜色翠绿。叶子以花纹的方式表现,有一种古色古香、笨拙的感觉,颇有唐代的感觉。这幅画的风景十分厚重,构图辽阔而遥远。
《青影红心图》 赵勇丝绸74.646.4cm 上海博物馆藏
《高峰原妙禅师像》 袁昭勇设色绢本高114.7厘米宽46.7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高峰原妙禅师像》 高峰元妙,元代禅宗领袖。赵孟俯、段益与他是好友,曾拜他为师。此图为高峰去世后所画。他的面部结构是用令人惊叹的有条不紊的墨线绘制的。黑发又长又密,夹杂着灰白的头发,这与五十八岁的死亡高峰年龄非常吻合。曾经色彩鲜艳的长袍现在已经褪色了。服装线条的线条有力而连续,充满了书法线条的质感和力度。王蒙称赵勇为“从赵将军得法最有权力的人”。当时有诗赞颂父子俩:“五行公子(赵孟俯)当代第一,永业早从之。”赵勇中年时已享誉大江南北,绘画技艺已炉火纯青。高峰元妙是元代禅宗的领袖。赵孟绥夫妇与他关系密切,曾拜他为师。此图为高峰去世后所画。他的面部结构是用令人惊叹的墨线描绘出来的。黑发又长又密,夹杂着灰白的头发,这与五十八岁的死亡高峰年龄非常吻合。
13-4第五章辽金西夏元画图概述赵勇
《松溪钓艇图》 元赵勇纸本水墨,纵30厘米,横52.8厘米
《松溪钓艇图》 这幅画描绘了一条浩瀚的河流,附近有一艘小船。船上有一个渔夫坐在船头,一手拿着鱼竿等待鱼儿上钩,表情平静。近岸的斜坡岩石上画有四棵树。前两棵是松树,一棵临河,树枝干枯,松叶上布满了针叶。最后两棵是叶树,一棵是点状叶子,另一棵是点状叶子。叶以横画点缀,石旁以刺点缀。远处的坡岩和远岸的山峦都画上了长长的麻布。石头的轮廓和结构的转折处都用密密麻麻的墨点画出来,疏密有度。水面上没有水线。淡墨干笔扫过远处的山峦和水岸,形成山水的界限。淡墨干笔微微扫过远山水岸。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元朝。人的笔和墨水。前后岸水体的“三段式”构图,弘扬了赵孟俯“画贵古意”的画法。这是一个融合了古代传统绘画精髓的创新创作。赵雍的淡雅笔墨,是师从董源、巨然,与李公麟、郭熙的性格相契合,有曹霸的精髓。写兰竹,丰润洒脱,用胭脂点点梅花。花繁茂,枝繁叶茂,别具一格。也制作边界画。碑文为“至正二十年王仲穆所画”,系赵雍72岁时所画。作品融合了李、郭的画法和董、鞠的画法。
13-5第五章:辽金西夏元绘画图鉴赵雍
《马戏图卷》 袁兆勇,绢本设色,26.7厘米172.7厘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美国
《马戏图卷》 此图为:十一匹马,十二位姿势各异的杂技骑手,其中四女八男;他们时而弯腰在马上摆姿势,时而独自站在奔腾的马上。他们的腿是站立的,有时边跑边“采花”,有时“空中飞翔”;它们是那样的潇洒,随意驰骋,做出大胆鲁莽的举动……元代北琼有一篇序言解释了这个意思:“闻冀北马匹,如云照谷”。八尺飞龙在天上孕育,滦河远去,幸好绿花晚了,柳林猎金鞍丛,正是四海一家人的时候。且东多日流沙,马河皆异,若不见龙亭苜蓿,谁取青海江?”
13-6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赵勇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山水画大师和名画流传于后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物和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元代山水画风格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创新思想的突出表现是文人画开始在画坛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适合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以及枯木、竹、石、梅。兰花、水墨花鸟,人物画中大量出现,写实画中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诗、书、画在绘画中进一步紧密结合,成为普遍趋势。这强化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任仁发(1254年—1327年),字子明,又名子尧,号月山,松江(今属上海)人。元代画家、水利专家,李北海学书法,李公霖学绘画。擅长人物画,所画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习书法,师从李邕。工画,工画人物、花鸟,尤工画马。奉命画哇哇飞马图和西泉马两图。仁宗下令将其藏于密牢之中。巩俐足以与赵孟俯匹敌。故宫绘画博物馆收藏有几幅马画,每幅都极其精美。元初,画坛盛行一种复古思潮,即抛弃南宋,直奔金唐。其中,复古风格的代表有赵孟俯、鲜玉书等人,任仁发也是其中之一。
《二马图》元任人法卷轴设色长28.8厘米宽14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4-1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任仁发
任仁法,元代,《出圉图》,绢本设色,长34厘米;宽20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王醉归图》元人发纸, 35.5209 cm
五王分别是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宋王李成期、申王李成期、齐王李凡、薛王李业。唐玄宗年轻时,与四兄弟关系十分融洽。他们经常举行宴会、斗鸡、狩猎或参观别墅。后来,他以非长子的身份即位。为了防止兄弟们干涉政治,他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任命四位兄弟为地方官员,以分散每年入朝的时间。这最终导致齐王有意谋反。《五王醉归图》 此画描绘唐朝临淄王李隆基、宋王李贤、申王李矩、齐王李凡、薛王李晔在萼楼宴饮醉归的情景。此卷目前的面貌,除页眉破损已被更换外,基本保留清宫原装。此卷于1922年被宣统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偷带出宫,从天津转运至长春伪满皇宫。这一事件被称为“小白楼事件”。当日,奖励名单中还包括授予皇帝的宋徽宗国宝级文物第《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号。由此可见这批获奖作品的珍贵。此后几年,这幅卷轴又经过郝保初、卢勤斋及其女婿杜伯秋、“琉璃厂八仙”的掌门人薄文贵之手,被带到美国。明末以来的收藏家很清楚:朱尚彬、王林国、王永吉、梁庆标、耿肇忠、耿家祚(班固宣书画印章见于其藏品)、乾隆、嘉庆、溥仪、卢勤斋、杜波斯、德裔美国人侯世泰。
14-2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鉴概述任仁发
元代画家任仁发代表性人物故事画欣赏《张果见明皇图卷》,绢本设色,长41.5厘米,宽107.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本书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会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及其弟子的传奇故事。画面中出现了张果老在明帝面前施法的片段。画面右侧身穿道服的张果坐在绣墩上,掌心向上,微笑着做着讲话的手势。在他面前,一个小男孩从布袋里放出了一头带着所有马鞍和缰绳的驴子。驴子出现了疾驰的样子。画面左侧,身着黄袍的唐玄宗端坐在宝座上,头微微低着,目光完全被奔跑的神驴所吸引。他身后的四名侍从神色各异。整个画面色彩明快淡雅,人物表情生动细腻,瞬间的动态表现得极为成功。小毛驴的奔跑构成了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张果老的从容和玄宗略显惊讶的表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体现了元代人物画高超的艺术水平。此画左下角落款:“云间任仁发笔”。下方钤印为“任氏子铭”。画面正中有清代弘历题写的七言诗,最后一段“甲申夏六月寰宇题”。此画上刻有“金匮之宝,陈氏仁涛”、“西施友”及清代乾隆、嘉庆朝廷批注。有12平方米的隐藏封条。 《金匮秘籍》、《太上皇之宝》、《干清宫之宝》的印章隔水封印。背纸上有袁康利、魏素两枚题字。题款分为“紫山”、“正斋书叟”、“魏氏太仆”、“世外玄商”印章。还拥有“仁涛名心绝品”、“金桂室”、“仁涛”、“金桂室大师”四枚收藏印章。《秘殿珠林·续编》 说明。
14-3第五章辽金西夏元时期绘画图解概述任仁发
《人马图》 袁仁法设色绢本高29.2厘米宽136.8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除了元代著名画马师赵孟俯之外,任仁发的画马技艺也不逊色于赵孟俯。此画《人马图》描绘了四名官员牵着三匹马出围的场景。马和人的表情不同。人物均身着唐代服饰,表情、姿势逼真生动。第一个西关自然地将双手放在身前,手持平鬃刷用于刷马身,小耙子用于整理鬃毛。他回头看看马队是否跟上来。棕马上的第二人有些警惕。西官紧握缰绳,生怕马受惊。最后一个加快了脚步,跟在队伍后面。三匹马雄姿雄伟、矫健有力,鬃毛浓密细长,造型生动。尤其是第二匹马最为威严、温顺。脖子上系着红色的流苏,在院子里散步很舒服。元代,由于民族、阶级、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科举制度被停止,使得大多数文人墨客被动退隐,漠视生活。文人、知识分子在政治失意时转向绘画。他们主要用山水、枯木、竹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这也促成了元代文人画的盛行。
明代王一英撰跋:“元人氏《月山集》,善写马,此卷所写三匹马,奔腾飘逸,颇有汉代之风,得自归军山。”春,以山泉为题,偶读衡山旧志,正合我前人之言:“韩公画马真马,何子之画马。”诗如见画。“诚而珍贵。壬子六月,尖峰山人王宜英,作于池阳曲思亭。”
14-4第五章辽金西夏元画图概述任仁发
任仁发其他作品:
任仁发元31.437.5 cm 唐画手册毕庚元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代任人发任人发黄豆图18.719.4厘米唐画手册毕庚元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代任仁法《人马图形》 25.524.7 cm 唐画手册毕庚元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任仁发元鸟鸟图秋水图纸本设色30.64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14-5第五章辽金西夏元画图概述任仁发
元代中期以后,以“元四派”兴起为标志,文人山水画发展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体。从此,它在整个元代绘画中代表了时代精神。黄公望,又名大极道士,是“四元派”(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古老的。他在山水画史上享有盛誉,被视为“元四家”之首。其画受赵孟俯、景浩、关同、李成影响,晚年改变画法,自成风格。书法喜用草法,笔法其画风古朴淡雅,风格刚健博大,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很大,其作品多为后人模仿黄公望创作的淡绛山水。元代逐渐流行,区别于唐代的青彩山水和由此而兴起的五朝、两宋的水墨山水,形成了三管齐下的格局。中国山水画的三种重要表现形式。
标签:
用户评论
刚刚看到这个,顾少华主编的,对于想要了解中国绘画历史的来说,真是个宝!辽金西夏元时期的绘画风格独特,期待阅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等到这一部分了,对中国古代绘画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辽金西夏元时期的,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顾少华主编的中国绘画知识普及版,每次都让人学到不少,这次第四部分的内容看起来也很有深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对辽金西夏元时期的绘画了解不多,这本书应该能帮我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分期很感兴趣,顾少华主编的这个系列书,每一部分都是精心编写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辽金西夏元时期的绘画,神秘又多彩,这本书能让我一窥究竟,太好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顾少华主编的这本书,内容详实,插图精美,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绘画爱好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一部分感觉会比前几部分更难懂一些,但既然是顾少华主编的,我还是很期待的。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朋友说这本书很好,正好想了解辽金西夏元时期的绘画,准备入手一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顾少华的这本书,对于绘画初学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启蒙读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关于中国古代绘画的书籍,都会想起小时候学画的日子。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辽金西夏元时期的绘画,风格独特,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有新的发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系列的书,每一部分都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绘画部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书里的插图太美了,尤其是辽金西夏元时期的那些作品,让人陶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用心,看着舒服,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绘画知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喜欢历史和绘画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收藏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顾少华主编的这个系列,让我对中国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非常推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辽金西夏元时期的绘画,没想到有这么丰富的内容,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