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英年早逝,成为古往今来很多人的遗憾,但他的死因却颇为离奇。我们翻翻历史书就能发现隐患。有四大疑点,可能证明周瑜是被孙权刺杀的。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东吴名将周瑜以及他的死亡之谜。

与孙策交好,平定江东。首先驳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错误说法。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周瑜在这部小说中的形象不太好。小说中的周瑜虽然长得和历史上记载的一样,高大英俊,但内心却是狭隘的。小说里有一章叫《三齐周瑜》,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比自己聪明,一次次想铲除诸葛亮,但诸葛亮使出招数,最终被诸葛亮所用。被诸葛亮激怒而死。

这里的周瑜形象只是小说家创造的艺术形象,切不可当真。正史中的周瑜不仅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相反,他还是一个高尚、大度的人。据史料记载,周瑜“气度雄伟,儒雅高贵”。

不仅如此,周瑜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全才。他不但弓马精通,而且聪明绝顶。他甚至可以对许多政治问题提出独特的意见。就连曹操也感慨道:“大禹真是天下奇才!”可惜不是我的!”

周瑜出生于江东庐江周氏家族。周家可以说是庐江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堂兄弟、叔父都是汉朝的官员、尉官。其父周易,在洛阳为官。因此,周家在庐江乃至整个江东地区都是很有威望的。

周瑜年轻时就认识孙策。周瑜和孙策同岁,只比孙策小两个多月。另外,两人都是胸怀天下大志的年轻人。因此,周瑜和孙策的关系非常好。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世界大事。

成年后,周渔成为了家庭的实际决策者。他不仅用家族的物质和金钱来支持孙策,还经常向孙策介绍江东其他家族的优秀人才,比如鲁肃等人。周瑜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人才上都给了孙策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周瑜是江东孙氏政权的实际创始人之一。

公元195年,周瑜北上丹阳探望叔父周商。孙策恰巧率军路过,便写信给周瑜,希望能与周瑜会面。周瑜收到信后,亲自率领自己招募的千余名士兵,以及大量的船只、金钱和粮食,去见孙策,表示要正式加入孙策的队伍。孙策大喜,高兴地说:“今天得到了你周瑜,真是大事了。”完成了!”

周瑜加入后,孙策觉得自己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与周瑜商量,准备东渡长江,攻占江东,作为争夺天下的基础。

于是孙策与周瑜一起率军渡过长江,攻克横江、秣陵,击败当地军阀左荣、薛礼等人,再乘胜攻克曲阿,逼走刘繇,杀掉燕国。白虎。王朗迫降后,江东三大军阀被周瑜、孙策击败。一时间,这两个人在江东名声大振,孙策也成功占领了江东。

此时,周瑜认为大军正在远征,根据地丹阳不能无人防守,于是向孙策提议,让他回去镇守丹阳,孙策欣然答应。

孙策虽然成功攻占江东,但名义上仍是袁术的部下。因此,孙策的领土、军队、将领名义上都属于袁术。袁术早就听说周瑜的名字,想招揽他,于是任命周瑜为丹阳太守。但周瑜早就看出袁术目光短浅,成不了大事。他不想做袁术的部下,但又不能公开反对袁术,所以他不得不向袁术表示,他愿意做县令而不是太守,于是袁术任命周瑜为县令。居巢县人。

周瑜在居巢担任县令时,结识了江东未来的另一位栋梁鲁肃。在与鲁肃的交谈中,周瑜觉得鲁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暗下决心,有一天鲁肃一定会成为江东的领袖。苏将他推荐给孙策。可以说,周瑜为江东集团发现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杀的,而是被孙权杀的?有四个原因

公元197年,袁术在淮南嚣张称帝,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天下诸侯都来讨伐这个奸臣,孙策也不例外。这时,周瑜见时机成熟,不再担任袁术手下的县令,便与鲁肃来到了孙策在江东的大本营吴县。

孙策听说周瑜到来,大喜,亲自迎接周瑜,并吩咐部下要像对待孙策一样对待周瑜。一时间,周瑜的地位和声誉无人能及。加之周瑜生身材高大、英俊,所以江东人称周瑜为“周郎”。

周瑜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深受君主的器重。他在音乐方面也颇有造诣。即使喝了三碗酒,周渔也能听出弹奏者的细微错误。《三国志》记载:“余公子一心致力于音乐,虽在三爷之后,也曾犯过错误,但余必知之,必当管之。故有传言:“若歌有问题,周浪会处理的。”

就在周瑜和孙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孙策意外被刺,不久就病死了。接替孙策的人是他的弟弟孙权。正是因为孙权,他才开启了周瑜的名将之路。

公元200年,安邦成立,孙策在野外打猎时被刺客刺杀。虽然他活了下来,但也受了重伤。孙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而且孙策的继承人还太年轻,无法继承遗产。因此,孙策选择了众多弟弟中最成熟、最稳重的孙权作为继承人,并将江东的军国大事委托给孙权。

孙权刚即位的时候,可以说是孙氏集团存亡最关键的时刻。此时,江东刚刚被孙家占领。根基不稳,人心浮动。而且豫章、庐陵等地的刺史都已经被孙策降服了。见孙策死了,他们便开始谋划。此时,周瑜正在外面领兵。得知孙策去世的消息后,他悲痛万分,无奈只能率军回吴县奔丧,并决定留在孙权身边,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

按照孙策之前给周瑜的待遇,周瑜是孙氏集团中除了孙策之外最大的成员,而孙权此时还只是一个将军。所以,按理说,周瑜会见孙权的礼仪应该是简单的,不要太隆重。为了表达对孙氏集团的忠诚,周瑜带头对孙权实行君臣之礼。周瑜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举动看似是周瑜表达忠诚的方式,其实却有更深的含义。当时孙策刚刚去世。孙权虽然继位,但支持者并不多。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也急于对孙权的立场采取行动。周瑜此举,无异于极大地支持了实力弱小的孙权,稳固了孙权的根基。同时警告那些准备行动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因为此时,太阳集团之中最强大的就是周宇。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周瑜谋略之深!

由于时间不够,周瑜之前没有时间向孙策推荐鲁肃。这次见到孙权后,周瑜正式向孙权推荐鲁肃。孙权早已听说鲁肃是个大才子,便很高兴地会见了鲁肃。至于孙权和鲁肃,第一次见面就聊了一夜。鲁肃为孙权策划了“平分天下之计”。但据历史学家考证,鲁肃瓜分天下的计划是之前周瑜告诉鲁肃的,以便鲁肃可以以此作为会见孙权的礼物。可见周瑜不仅谋略高超,而且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基本稳定了中原局势,开始向南放眼。公元202年,曹操亲自写信给孙权。曹操在信中语气严厉地批评了孙权,质问孙权为何不派自己的子孙到许都当人质。孙权接到信后,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都惧怕曹操强大的实力。他们大多建议孙权将儿子送到许都作为人质。孙权还请示了重臣张昭、秦嵩等人,但他们犹豫再三,无法做出决定。

孙权本不想送人质,但见大臣们毫无主意,心中十分郁闷,于是又回到内殿询问母亲吴夫人。吴夫人道:“你哥哥孙策是周瑜生前最好的朋友,这么大的事情,你何不问问他的意见呢?”孙权恍然大悟,赶紧召见周瑜询问意见。

周瑜见到孙权后分析道:“我不同意送人质。首先,将军,你继承了你父兄的遗产,占领了江东,你有足够的兵力、粮食和人民。如果你贸然送人质,那就等于你投降了曹操,这样只会损害我们的内部士气;第二,一旦送了人质,我们就得被曹操控制了。我们现在不再有独立统治的地位;最后,即使曹操值得我们依赖,也没有必要现在就送人质,等到曹操真正能够平天下、帮助天下的时候。汉朝,如果曹操是叛臣,我们把人质送到那里,就等于成为叛臣的部下,这得不偿失。”

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杀的,而是被孙权杀的?有四个原因

周瑜的话让孙权醒悟过来,于是他不再犹豫,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曹操闻讯后,又惊又怒。他惊讶江东竟然有周瑜这样有远见、有个性的人。他对孙权敢拒绝他的命令感到愤怒,于是暗暗发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得到周瑜,消灭孙氏集团。

周瑜不仅给孙权提供了类似的良策,还帮助孙权为父报仇。由于孙权的父亲孙坚在与刘表的战斗中被刘表部将杀死,公元208年春,孙权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开始起兵攻打黄祖,准备为父亲报仇。

此战,周瑜在前线指挥。经过一番激战,周瑜不负孙权的期望,成功击杀黄权,成功攻占江夏郡。他不仅为孙权的父亲报了仇,还为日后孙氏集团夺取荆州奠定了基础。

随后的赤壁之战,是周瑜人生的巅峰,也是他最后的高光时刻。

三、力排众议,克敌赤壁

北方的曹操消灭了袁氏之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南方。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

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中最富有的州之一。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诸侯眼里就是一块肥肉,曹操是不会放过的。于是公元208年秋,曹操率军南侵。甚至在长坂坡之战中击败刘备,成功占领荆州。

占领荆州后,曹操开始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所向披靡。这也解除了孙权当年不送人质的仇恨,于是率军逼近江东,甚至给孙权写了一封挑衅性的信劝降。《三国志·裴注》记载:“今有八十万兵守水,方与将军会合,伐吴。”

面对曹操大军,太阳集团再次开始犹豫。以张昭为首的大臣大多认为曹操可以在短时间内横扫中原,消灭强大的袁氏家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力量,是无法阻挡的。而且江东能够与曹操抗衡,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荆州,长江天险的优势已经没有了,应该投降曹操。

程普汉当等太阳集团元老认为,孙江东集团已经经营了三代,绝对不可能在强敌面前不战而降。因此,和平派与战争派争论不休。

孙权又遇到麻烦了。他询问鲁肃的意见。鲁肃说他当然不能投降。不过鲁肃刚刚加入太阳集团,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他无法说服和平派。因此,鲁肃建议孙权召回周瑜主持局势。

孙权听从了鲁肃的建议,下令召回周瑜。此时,周瑜正在鄱阳湖负责训练水师。接到孙权的命令后,他立即来见孙权。当孙权问周瑜是战还是投降时,周瑜立即表示不能投降。随后周瑜从政治角度分析了孙权:“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宰相,但事实上,从曹操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可以定义为汉朝宰相。王朝已经成为了汉朝的宰相。”第二,将军,你靠着你父兄留下的遗产,占领了江东六县八十一个州,兵力充足,粮食充足。朝廷清剿叛徒,我们怎么能投降曹操呢?”

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杀的,而是被孙权杀的?有四个原因

分析完政治方面后,周瑜从军事方面对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军事四忌:“首先,曹操统一北方后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仍有未解之忧,如马超、其次,曹操的军队的力量在于他的骑兵,而现在曹操却放弃了鞍马,用战船来与我们作战,这就叫牺牲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缺点。那么现在正值严寒,粮草匮乏,不宜发动战争,最后曹操的军队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水土不服,久而久之,难免发生瘟疫,兵家有这四忌,曹操怎能不败!”

周瑜的分析无疑给孙权打了一针强心剂,坚定了他对抗曹操的决心。于是他立即与曹操决裂,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率兵前往赤壁与曹操作战。决战。

因为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难免会不习惯当地的环境。因此,曹操用铁绳将战船连接起来,防止船只摇晃。到达赤壁后,周瑜一眼就发现了曹操军的弱点,认为这是火攻的绝佳机会。

赤壁之战决战的最后一天,东南风刮起。周瑜命大将黄盖率十几艘小船,载满柴火等易燃物,直奔曹军大船而去。击中大船后,他们开始放火。随后东南风将曹操的铁索铁船烧得干干净净,正如苏轼诗中所言:“谈笑间,船橹化为灰烬。”

赤壁之战的胜利,巩固了太阳集团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地位,也让周瑜这个世界级的人才名扬天下。

打败曹操后,正当周瑜可以施展当年制定的“一分为二”的策略时,却意外病逝。周瑜的死令人遗憾,但也充满疑问。其中四个疑点都指向孙权。看来周瑜是被孙权杀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一一分析这四个疑点。

4.英年早逝,死因扑朔迷离

第一个疑点是周瑜是不是托孤大臣。《三国演义》“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交不明问周瑜”,但这毕竟是小说中的说法,而且是不可信。正史中孙策去世时,周瑜领兵在外,接到孙策的消息后赶回来参加葬礼。所以,按理说,周瑜不是托孤大臣,而是张昭才是托孤大臣。

但据《三国志》记载,孙权在面临上述两个重大决策时,都征求了周瑜的意见,使得孙权可以无视托孤大臣张昭的意见。由此可见周瑜在太阳集团的地位与张昭不同。话语权有多高。正因为如此,孙权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周瑜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给了孙权加害周瑜的理由。

第二个疑点是周瑜有逼宫的想法。前面说过,孙策去世后,周瑜来到孙权身边,带头向孙权行礼,以示忠心。表面上可以理解为支持孙权,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周瑜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要知道当时孙权才十九岁,根本无法控制局势。周瑜将他逼入皇帝和群臣之中,威胁孙权就范。甚至还有强行把皇帝逼入宫的想法,意思是君主应该合适还是不合适。这当然会让孙权非常不高兴。

第三个疑点是制衡问题。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赤壁之战前夕,孙权面临是战还是投降的决定时,他一开始并没有选择询问周瑜的意见。最终,在鲁肃、吴夫人的强烈建议下,他这样做了。周宇,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孙权此时想要慢慢地将周瑜排除在决策圈之外。

而且,在赤壁之战中,虽然让周瑜担任左军统帅,率军抵御曹军,但孙权却悄悄地让程普担任左军统帅。右并共同领军。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周瑜和程普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孙权的安排显然是有意为之,他的目的是让程普制衡周瑜。

第四个疑点是周瑜和孙策的关系太密切了。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强调的是“子承父业”。一般来说,君主死后,君主的儿子继承遗产。只有当君主没有儿子时,才会选择他的弟弟作为继承人。但孙策有一个儿子,但年纪还小,可以说孙权的继承人地位很不稳定。另外,周瑜和孙策的关系也太亲密了。甚至有非正式的记载说,周瑜希望孙权在孙策的儿子成年后将政权还给孙策的儿子。这不免让孙权起了疑心。他担心周瑜会支持孙策的儿子,所以不排除孙权先发制人,消灭周瑜的可能性。

用户评论

久爱不厌

哇,这个观点好新啊!我一直以为是诸葛亮,没想到是孙权干的,这四个原因分析得挺有道理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真是颠覆认知!我一直以为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没想到背后还有孙权的手笔。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这个观点好独特,虽然我之前不知道这个说法,但觉得孙权杀周瑜的理由很有意思。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我一直觉得周瑜是被诸葛亮算计的,但现在看来,孙权也可能是幕后黑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四个原因分析得挺透彻的,看来我对三国历史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没想到孙权竟然是凶手,这四个理由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这个说法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感觉自己对三国历史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我一直觉得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但现在这个观点让我开始怀疑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拽年很骚

四个原因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三个,感觉孙权真的很心狠手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这个观点让我对周瑜的死有了新的认识,感觉三国的故事更加复杂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这个说法有点颠覆传统观念,但我相信历史有时候真的是出人意料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四个原因分析得很到位,我感觉自己对这个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全面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没想到孙权会是凶手,这个观点让我对三国历史有了新的兴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这个说法让我开始思考,历史有时候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名的青春

四个原因中,我最有共鸣的是第四个,感觉孙权的动机真的很让人难以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这个观点让我对周瑜的死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历史真的需要重新解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这个说法让我对孙权有了新的看法,感觉他可能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四个原因分析得很有深度,感觉自己对三国历史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瞒我瞒

这个观点真是让人震惊,没想到周瑜的死背后竟然有这么多故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