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门诊的时候,来了一小群军人。

每次部队来看病的时候,都会有一小波穿着迷彩服和军靴的人,这让整个诊所的气氛顿时感到压抑。

我:“我就不敬礼了,说说我的情况吧。” Jun:“10公里负重跑训练后,腿疼得走不动了,没有摔倒,也没有扭伤,已经两周多了。”我:“我是新人。” ” 陆军:“是的,今年的士兵”

经过体检和X光检查,最终确认他骨折了。

跑步就能骨折吗?

不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这种类型的骨折称为应力性骨折。

这位军人兄弟的骨折部位是小腿胫骨。

这就是为什么它也被称为胫骨应力性骨折。

是由于长期反复跑或跳,骨骼疲劳累积所致。

因此,也称为疲劳断裂。

这种类型的骨折在新兵训练营和田径运动员中并不罕见。

这种情况在运动爱好者或减肥且缺乏运动经验的女性中也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究竟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为什么会发生应力性骨折?

当我们进行重复、连续、高强度的运动时,由于持续超负荷工作,骨骼的微观结构会发生一些微损伤和微骨折。

这些骨骼结构的微小损伤有时会引起疼痛,提醒您是时候休息一下了,但有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如果你平时得到足够的休息,你的身体会自行修复这些轻微的损伤。

但如果你继续训练,不给身体时间进行自我修复,或者修复跟不上新的损伤,那么这些微损伤就会累积起来,最终形成一条线,形成骨骼裂纹和骨折。

对于某些人来说,我说的是某些人,而不是你!

我平时不运动,也没有运动基础。我是一个宅男,也是一个宅男。不知道有一天我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刺激,我开始发誓不管怎样都要减肥。

虽然你的运动强度不高,但是你的基础很差!

一个玩抖音、玩王者荣耀、写代码、做手术的身体怎么能承受跑步的摧残呢?

所以,我的心态不是垮了,而是腿垮了。

新兵入伍前,身体素质在同龄人中可能算不错,但接受的训练却极其强度、相对单一、重复、非个性化。如果不注意预防,就更容易发生疲劳骨折。

一般人群中此类骨折的发生率不到1%。

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发病率较高。不同的研究表明,在跑步者中,发病率高达13%-52%,在新兵中,发病率高达1%-31%。

谁有应力性骨折的风险?

目前,关于应力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总体而言,增加其发生率的更确定因素是:

答:曾经患过这种骨折的人比从未患过这种骨折的人患这种骨折的可能性大约高6倍。

B:身体素质不好。

C:最近体力活动量和强度明显增加。

D:月经不调或闭经的女性。

E:低体重指数(瘦人)

F:膳食结构缺乏钙和维生素D

G:骨骼健康状况不佳

H: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肌肉越弱,骨骼承受的负荷就越大。

I:患有骨质疏松、骨质减少或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

J:每周运动超过12小时的女性是危险因素。

K:既往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者

L:高龄(虽然发病率最高的是年轻人,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量大得多)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已被研究证实但尚未完全确定:

什么马?跑步就能骨折吗?经常跑步的人一定要小心!

M:鞋子问题:鞋型、不合脚、旧鞋。 (研究表明,当跑步距离达到400km-800km以上时,跑鞋的减震效果会明显下降,出于安全考虑,应更换跑鞋。)

N:路面:太硬的路面冲击力较强,更容易产生疲劳和损伤累积。跑步机比硬表面更坚固。

O:肌肉韧性差,肌肉僵硬。

P:足部解剖异常,如高足弓等。

应力性骨折主要发生在

哪些部分?严重吗?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发生在许多骨骼部位,包括腰弓、股骨、胫骨、跖骨、肋骨、髌骨、距骨等,但最常见的是胫骨和跖骨。

你怎么认识你自己

是疲劳骨折吗?

在军队中,胫骨夹板多次被称为新兵腿。然后继续训练。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习惯了。

但实际上,会有一些疲劳骨折,然后会自行愈合。没办法,军队更注重意志和素质的锻造。

对于运动员来说,身体状况也应该是优先考虑的事情,避免影响以后的成绩高度。对于大众运动爱好者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没有必要也没有必要抗拒,只需按照标准治疗方案进行康复即可。能。

你可以把胫骨夹板理解为我们身体发出的警告,告诉我们我们累了!我快坚持不住了!这时,如果我们充分休息,可以很快缓解,但如果继续积累疲劳,就可能会发生应力性骨折。

既然是骨折,疼痛是必须的,压痛也是必须的。许多人会因为疼痛而无法行走。胫骨骨折会导致小腿疼痛,跖骨骨折会导致脚背疼痛。如果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运动后某个部位出现疼痛超过2周,建议就医。

发生应力性骨折

该如何治疗呢?需要手术吗?

对于低危部位的应力性骨折(高危部位将在后面讨论),保守治疗就足够了。

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

如果负重时感到疼痛,应使用拐杖(伤肢不负重)或石膏或支具固定。

通常需要4 至8 周才能痊愈。

如果是高危部位的应力性骨折,则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因为这些部位经常发生骨折不愈合。

高危部位包括:腰弓峡部、股骨头、股骨颈上侧、髌骨、胫骨中前部、内踝、距骨、舟骨、近4/5跖骨、第二跖骨基部、大脚趾籽骨等等,当然,我知道如果你不学骨科的话,看到这些解剖学术语你会头晕的。没关系,骨科医生会告诉你。

对于高危部位的应力性骨折,应尝试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包括完全休息、控制疼痛、冰敷、制动、冲击波(有些有效),甚至手术。

注意:切勿使用过度镇痛来增加活动!休息一下再休息一下。

如何预防和避免应力性骨折?

重新阅读上述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相信您已经对如何预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伤病恢复期间,运动量应逐渐增加,每周不超过10%。

避免过度、过快、过多训练的误区。

预防骨质疏松,要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训练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月经失调、闭经的年轻女性应避免过度运动,并积极治疗。

对于新兵的训练方法,应优化有氧能力、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然后再增加训练量。避免长时间单一跑步训练,最好穿插其他形式的运动,例如游泳。在场地方面,应尽量选择较软的场地进行跑步训练。

军医有机会的话,每年都要重点关注新兵训练损伤的预防。太多了,太多了。

在运动强度方面,徐州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王涛曾表示:你的肌肉能力如何,就可以多做运动,否则很容易受伤。

肌肉力量和运动强度一定要匹配,否则受伤肯定会找上门来。

看看姚明,刚到NBA的时候,就得练力量,增加肌肉。否则的话,他不仅无法与那些运动员竞争,而且还很容易受伤。

我们日常的体育锻炼也是如此。因此,不要只考虑您跑了多少英里或玩了多少游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提高你相关肌肉的力量,才能提高你的运动功能,预防运动损伤!

【参考】

1. Bennell KL,Brukner PD。应力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和部位特异性。临床运动医学。 1997 年4 月;16(2):179-96。

2. Tenforde AS、Sayres LC、Sainani KL 等人。评估钙和维生素D 在预防年轻运动员应力性骨折损伤中的关系: 文献综述。PM R. 2010 年10 月;2(10):945 -9

3. Kelsey JL、Bachrach LK、Procter-Gray E 等。年轻女性越野跑运动员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医学科学运动锻炼。 2007 年9 月;39(9):1457-63。

4. Milgrom C、Simkin A、Eldad A 等人。利用骨骼的适应能力来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美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年3 月至4 月;28(2):245-51。

5.UpToDate:应力性骨折概述。

用户评论

半世晨晓。

哎呀,这标题一看就让人紧张,跑步还能骨折,我得小心点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确实,跑步时要注意姿势和地面,不然真的可能出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跑步是个好习惯,但也要适度,不然身体真的承受不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宫沐风

跑步爱好者们要注意了,这篇文可能要引起一阵恐慌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骨折这事儿太可怕了,跑步也要讲究方法。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跑步本来是健康的运动,怎么还会导致骨折呢?太意外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跑步的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不然就太可惜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那刺眼的温柔

经常跑步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别让伤病打乱生活节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纸愁肠。

这标题真是让人心头一紧,跑步还能骨折,我得赶紧检查一下自己的跑步姿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跑步时得多注意,不然真的可能变成“什么马”?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跑步确实对身体好,但也要注意适度,别让身体承受不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服从

这标题太吓人了,跑步还能骨折,我得提醒身边的朋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跑步骨折这事儿得引起重视,不然真的太危险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跑步是一项好运动,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态的妖孽

这篇文让我对跑步有了新的认识,得更加小心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跑步时得多注意身体信号,一旦不适就停下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跑步是个好习惯,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跑步骨折这事儿,得让更多跑步爱好者知道。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跑步本该是享受,但安全意识不能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