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提示:“阙”的本义是“退、退”。 “退”正是“不接受、拒绝”的形象描述。退一步,自然就会“回头”。这不就是你的头“转”吗?因此,它被转化为表达过渡的连词。
1 回
相如持玉而立——回头(却:停,后退。河源:不敢进,后退。远远看去,会害怕而后退。用作谓语和宾语;有贬义;指遇到困难就退缩)
击退;击退(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目连~感动感动)
退……(北救赵,西救秦)
2. 拒绝;拒绝;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不拒绝百姓。”)
却至不敬: 却:推回。指别人的邀请、礼物等。如果你拒绝接受,就会显得不尊重。随意的礼貌用语,常与“当之无愧”连用。
很难拒绝这样的招待:但是:谢绝;拒绝。盛:广大。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难以拒绝的深情”。
除掉,除掉(治眼前疮,剜心肉——治病延年)
3回首(~告别嫂子,泪流满面)
4.再次副;重的;再次。 ~看看我老婆担心的地方。见了人,渐渐觉得地方口音不一样,却讨厌黄莺音像故乡。何须共剪西窗烛,谈巴山雨夜?
第352章狂
下面地势平坦广阔,房屋如——间。地广人稀:地广人稀。
注意“旷”、“旷古”、“爽”等字眼。
353 间客房
推导提示:“房间”的本义是“门缝”。这就引出了“裂缝、间隙”的意思;这条路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缺口吗?时间的“间隙”,即“自由”。 “裂”是在两物之间,所以有“在中间”的意思,可以衍生出多种含义:“间隔、参与、中间、分离”等。“连”进一步引申为“间谍”的意思,间谍当然是“秘密”的。
1.巷子、门、裂缝、缝隙(其他路段有jian) 亲密:jian:缝隙。关系很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描述的很贴心,没有任何障碍。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有互补的意义
机会、空闲时间
中期(天地之间-距离-间距-兄弟之间)
不允许有时间:之间:中间。发:头发。距离近得连一根头发丝都插不进去。它指的是空间中极小的距离,以极其精确或精确的方式描述它。又比喻灾难已极其临近,形势极其危急。也指写作的精致和严谨。作为定语;这意味着事情非常精确或时间紧迫。
行间: 间:中间,间隔。意思是文章中的某些想法和感受不是直接陈述出来的,而是通过整篇文章或段落来揭示的。作为主体和客体;指词和句子之间
2 间隔,混杂(故与外人相隔-间作-月间:每隔一个月,超过一个月)在其中
参与(肉食者计划这个,为什么不呢)
挑拨离间(诽谤、反意图计划、间谍) 挑拨离间:之间:疏远。原意为毫无根据的言论,现在多指在背后散布诽谤、诽谤的言论。作为谓词;情感色彩:贬义。
3 偶尔或,表示时间,有时,偶然(几个月后,时间和时间进展)-简用诗记录发生的事情)私下,秘密,悄悄,秘密(侯胜乃写人语),走一条小路(故人坚持)毕归而至赵。从骊山脚下,沿着路走到志阳)
4、剑关莺语滑(剑关:形容鸟鸣声)
354 奇数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奇特’,奇特意味着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因此有‘奇特’、‘空前’的意思。在战争中,特指‘出乎意料的军事力量’。其意喻是“惊讶于——”。从“不成对”又衍生出“厄运”之义。
1.非凡、特别、罕见、奇怪、奇怪(我太喜欢这种奇观了,我老了也不老——越深入越难进去,看到的越奇怪——志向——观察- 奇怪的新闻轶事~可耻的羞辱)
奇文共赏:一起欣赏难得的好文。现在常指内容荒唐、怪异的文章,大家可以一起判断、研究。出自金·陶潜《移居》诗:“共赏精彩文章,共析疑虑。”
奇花异草(本义指奇特、珍奇的花草,也比喻精彩的文章、作品等,有褒义)
2. 不常用的、罕见的(如果有不准备的奇怪字符,就用扭曲来雕刻它)、不寻常的、非凡的(为秦朝致敬,以表彰天下的天才)、珍贵的(稀有的东西可以住),怪(梦)指军事或作战策略上的意外(措施)(如果士兵来了,就用奇兵攻击他们)好(违背了今天的民意,恐怕这是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奇景,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有这样的奇怪的事情,我以前没有探索过)机会的变化和欺骗巧妙的计划(使用奇怪的战术)
3.因为……奇怪(每次听到琴声和琴声,我就跟着节奏跳舞,更奇怪了)
认为……很出色(邓昭将军才华横溢,不可称职)
4、j不是偶数成对,也不是奇数(每逢奇数日,最好不要忽略朝代)。意思是运气不好、运气不好(认为李光老有奇数,所以不应算作单身,有成语“飞将数奇数”)。有奇数。剩下的(船从头到尾的长度大约是八分钟)
355 僵硬
年末虫僵——四肢(四肢)僵硬不能动——蜈蚣虫死而不僵:僵硬。
李黛桃僵(枯死):比喻代他人受苦或代他人受苦。
冻结:直立不动。躺着:静止地躺着或躺着不出去
356属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联系”。 “写”就是将单词连接在一起; “关注”也是一种联系的形象描述。那些关注某人的人自然“属于”某人的群体。 “隶属关系”当然是同一个“类别”和“管辖”,“亲属”也属于同一类别。
动词意义zh:
1. 连续地,连续地,接连不断地。例一:平原君的使者属魏。例二:李继迁随军。 (江西卷,2010) 例三:清朝四十年间,烧券的人有数百人、数十人,其中不乏高官或几个府县的人。 (2010北京卷,宋清时期,采药行四十年,烧毁药债的有数百人、数十人,有的人后来成为朝廷高官,有的人封建官员享受着很高的俸禄,纷纷前来进献宋清财物。)
表冠和表盖互为一物。官盖:古代官员的冠衣、车罩,指官员;属:连续。形容沿途不断来往的政府使节或官员。亦指官员代代相续。
2.不断地写、写、写文章。
曲平的选秀未定。未完成手稿(2010年福建卷)
衡绍善文学,游历三府《张衡传》——18岁。因能吟诗作文,在县里有名(贾谊十八岁时,能吟诗作文,在县里有名)。
3. 跟随。跟随,跟上。项王率百余精兵渡过淮河。
4. 属于,属于。
13岁时,他成功学习琵琶,成为教坊第一人。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谷属蜀州宿松县。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定是Jun:你,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莫:没有人;归属:归属,引申为占有。除了你之外没有人可以拥有它。这也意味着,只有你对事情承担责任,事情才能成功。
5. 控制,治理。骨髓里,就是命令所属的地方。《扁鹊见蔡桓公》
6.同“指令”。托付,托付。
例1. ——年,龚石病倒了,他在:写道,他即将死去。葬于嵩山麓,其子为我题字。 '--《东坡老师墓志铭》。例二:我穷,去看幽梦。 (2005年全国第二卷)
7. 邀请。
喝多了,他就开始跳舞,这是宰相的。当首相起不来的时候,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发表侵入性言论。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喝得差不多醉后,管父跳舞招待他,舞完后,他邀请了宰相,但宰相不肯起身。谈话中管父说了一些冒犯宰相的话)
8. 相同,相似。他的表情不属于苏晃。《核舟记》)。
9.倒出,延长劝饮时间。注意(对某人或某事的意图或倾向的集中)。举酒客。举葫芦互相纪念《赤壁赋》
10. 委托,委托,交付。例一:弟子在县中任职,诉请命令。 (2006辽宁卷,一名学生被县里奴役,遂向老师王培委托他去向县令求情)例2、见自己将死,家中一片光明,他飘进了海里。 (《江苏卷》2009年,当他看到明朝已完,将要灭亡时,将家人托付给沉同明,自己离开了。)
11. 经查明属实且此事可行(is、is)
名词意义sh:
一、亲属、下属、官属。到台湾旅游应该讲究礼仪。 -- 《明史·海瑞传》
2. 班级。忠诚的人可以战斗——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同一类人等,一代
如果他们属于所有人,他们就会被捕获。 -- 《史记·项羽本纪》。若草、若代、若根等均可译为:你们、你们这些人
357 又来了
推导提示:“在”的意思是“两次、第二次”(不要与现在的“在”混淆)。
1 两次。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拒绝《六国论》
2 第二次
度假村难得,盛宴难重来。《滕王阁序》:比喻好机会难再有。
一次又一次。
Don't miss the opportunity, it never come again(意思是机会难得,一定要抓住,不要错过)
卷土重来(指重新担任重要职务。也比喻失去权力后重新获得权力。同义词: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东山再起。反义词:风云、一去不复返、转瞬即逝)。错误成语举例: 打假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假货就会再次卷土重来。分析:用于人而不是物。
继续做好工作:继续:接受挑战;李:磨砺、延伸、奋发、努力。指公鸡打架,每次打架前都会磨喙。比喻继续努力,更加努力。
时间永远不会到来:时间:机会。如果错过了机会,就永远不会再来了。意思是不要错过机会。
一次又一次的比较:再接再厉,再接再厉,再造之恩,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华佗在这里,他活着就可以为所欲为。
第358章
推导提示:“若”的基本义之一是“像”,所以“相同”、“如果”、“和、可比较”等义的推导与“这样”类似,请参考上文尖端。
1. 一样,一样
他和当年很相似。 ——韩宇《师说》
能言善辩(中性。闲聊是褒义,吹牛是贬义)
优雅如巨人(比喻美女轻盈)
昭然若杰(昭然:明显,明显的样子;揭:本义为高举,现亦为显露之意。形容真相被揭露,一切都清楚了。有贬义。)
洞若观火(洞:彻底。形容观察事物很清楚,如看火一样。)
沉默如蝉(沉默:保持沉默。沉默如深秋的蝉。比喻不敢说话,害怕有顾虑。)
冷如霜,少如晨星,智如愚,若无其事,如若遥远,如掌心熟悉,如神一般恭敬,如丝线般栩栩如生,如果一扇门像集市,像人群一样热切,像山谷一样阿谀奉承,像山谷一样开放。
并且,可比。徐公的美貌不如王。
2.你,你的。
如果给仆人做事,怎么能富贵呢? —— 《史记·陈涉世家》
如果我能过上没有贫穷的生活就好了。 —— 明翠贤《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这个,像这样,用于近手指。若人(此人);弱时(这时,现在);若人(这些人,这种人)
这样,这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如树欲鱼一样。
如果是这样(如所承诺的;这些)。若言(这样的说法,这样的话)。若月(这么说)。如果是的话(这样,这样)。如果是的话(这样,这样)。鲁斯(如此)。如果是这样(这样)。若儿(所以,如果是的话)
提问。相当于“如何”和“在哪里”。若之和(如何做;也指怎样、为什么);若何(如何,如何;亦指如何做;如何,为何)。
3.如果。天啊~即使有爱,天也会变老。唐立和《金铜仙人辞汉歌》
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如果你说(如果你说)。如果(如果)。若够(如果或。如果、如果)。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是(如果,如果是)
4.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外表”、“外表”。
桑叶未落之前,它们的叶子是茂盛的。 —— 《诗·卫风·氓》
359 弟子
推导提示:“途”的本义是“行走”。 “步兵”就是步行的意思。步行不使用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之意,进一步引申为“徒然,无效果”; walk也有“只”用脚走路的内涵,所以有“只、但是、只”的意思。
步行1次
2 空的,徒劳的,没有效果的
秦城恐不可得,只怕受骗——徒然。
徒然:徒然。徒劳无功,没有结果。
老大白受伤:老大老了;弟子徒然。人老了却一事无成,真是可悲。
3、但是、仅仅
我之所以去亲戚家侍奉大王,是因为我只仰慕大王的高义——却听到黄河的咆哮——而蔺相如只是在按他的话行事——徒劳——徒劳——只是空话——行人如行云。 仅仅、仅仅、仅仅
弟子:仅、仅。房子里只有四堵墙。形容非常贫穷,一无所有。
4.步兵、弟子、学徒、弟子、人。
贪吃的人(比喻贪吃的人)
市井里的人:人(带贬义)。它过去用来指街上做生意的人或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五、被判处苦役的人。流亡生活和死亡同样不同。 (97国卷,苦役、流放、死刑有等级之分。“屠”是指受苦役的人,“两”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流放。根据轻重有不同的等级。 “等”是等级,“差”读作c,表示等级顺序)。
360 英寸
诉讼如轮,其乐合规——藏于心——。正于心:适合符和。钟
还有射、感、诽谤等意思。 “中”有“中”、“心”、“中间”、“半”、“中立”等意思。
361兰
1.吴光这么认为,但——不同意(正确)。
议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斗固的奏章是对的。然而,他们认为这是对的。
火还没有烧起来(燃烧)
2. 然后你必须整晚睡个好觉- 这太荒谬了- 这不是真的:情况就是这样。
3、有穴位(形容词词尾),如果能看到肺和肝(与ru和ruo连用,句末情态助词),然而(即使是这样,但是),那么(即使是这样的话)等等。
煤气灶、急需等词语中的“烧”有后来的含义。
第362章逆
欢迎,欢迎。与“发送”相反。把他打发走,让他的目光转向他。 (《左传》)
还没来得及问,他就回答说:“我国有一个晏子,你愿意认识他吗?” (没有问候(袁洪)),他迎了上去,说道:“你那里有一个燕子,你认识他吗?”
见面。玄公就像琪妮的女儿。 (《左传》)
战斗、相遇、攻击。
例一:当时,郑州大旱,发生蝗灾。数万饥民聚集中融,驱车至邺,许诺去庙。高祖派杜崇威讨伐他。 (2007国卷二。这一年,郑州大旱,蝗灾,安重荣纠集数万饥民,驱至邺地,声称侵扰朝廷。金高祖派杜崇威接见。他。)
例二:太守率兵反击,大败。 (2008年广东卷,太守率兵正面攻击,击败杜洪。)
将领与准备齐心协力反击
迎战投降。一个将军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
推测(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的想法)
不服从、背叛(并以玉反秦之乐)
提前。一切都已如此,再也无法逆转。 (《后出师表》)
363【奢侈】
跌倒。我见他们的足迹乱了,旗帜散了,就把他们赶走了。
撤退,撤退,撤退。相如睁眼骂之,左右皆无敌——汉军无敌。
不,不,不。米布毕见——,天与高地相差甚远(远),呼声为米吉——米布无始,万物皆有终。
浪费、消耗。活着的人很少,但死去的人却很多。
Mi、奢靡:奢侈、浪费
364【开始】
打开,打开。推开窗子,雕花栏杆对视。女士来开门(为他打开城门)
声明、报告。
1、奶奶在堂上受到尊崇。 2、山涛负责选拔官员,齐武帝说:“嵇绍有人才,但缺乏,应该多下令。” (2008年宁夏海南卷,单涛负责选官,启对武帝说:“姬绍有才,当嘉召。”)
365【乞讨】
乞讨,乞讨。因为他求李回家。 (2005年湖南卷,所以我请李带(这本书)回家。)
请求。
例一:入嵩山,又遇老童,遇一道士,向他求技艺,向他学习。 (2010年山东卷中,沉复到达或隐居嵩山,遇见了自己年轻时认识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以老师的礼仪侍奉他。)
例二:关公到了,求进,不许入,命守西角。 (2011年新课,何官来请入,皇帝不许,命他守西角。)
例三:有一个俸禄官弃运逃跑,结果死了。他的孙子就是因受贿和乞讨而死的人之一。老师斥责了他并离开了他。 (2011年安徽卷中,一名押送粮饷的官员,因放弃押送逃跑,死在路上。这位官员的孙子索贿,将他的祖父列入因公殉职的名单中。老师训斥了他,把他赶走了。关键词“随(放弃运气)”、“道”、“死”、“退休”分别译为“因为”、“在路上”(名词作状语)、“死”。为了公共服务”、“让……”、“退后。”)
给予,给予。县里的人都很惊讶,纷纷请他的父亲到家里做客,或者乞求仲永的诗来换取金钱。 (《伤仲永》)
366【已完成】
完成、终止、结束、结束。
例1:使用后,用火将药物融化。例2:既然你的袁委托已经完成,我就接替你的位置。你们是火的残骸,敢与日月较量,揭露邪恶! (2010全国卷一,老天爷要结束你们元朝的生命了,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了。你们(元朝)就像快要燃尽的火把,还敢与太阳争锋吗?月(同明)为光!注意翻译《吉》、《完》、《余》、《敢与日月争锋》)。
最后。
以上两种用法与“经”相同。
367【到目前为止】
到,到达。迄今为止。
最后,最终。例一:探石寻穴,却苦苦寻索。例2:大家都在互相关注,但没有任何回应。 (2005年湖北卷,大家面面相觑,但最终没有人接受挑战。)
368【钱】
请,请求。
我很惊讶,就走开了。搬家的时候,我拿着蛋糕来吃弟弟。当我哥哥问他从哪里来时,他说:“我是邻居的妻子,但吃饭时不要谈论这件事。” (山东卷,2008)张成闻言,黯然离开。过了一会儿,他将炒菜锅抱在了怀里。蛋糕回来了,他拿出烹饪蛋糕给弟弟吃。当哥哥问他做的饼是从哪里来的时,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一些面粉,让邻居妇女烤的,你吃吧,别告诉我。”出去。”)
制作。如果一个美丽的女人睁开眼皮看,她的眼睛上就会出现细小的阴影。 (那人睁开眼皮仔细一看,原来眼睛上长了一层小脂肪膜。)
369【好玩】
1.interest的名词含义:品味、兴趣、野心等。
老师说,真诚可以说是一剂苦药,也是一针良针,但还是达不到仆人的微妙兴趣。 (2003年北京卷,老师的话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我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自己内心的志向。)
2、特别注意以下含义:
通“趋”,走,趋向,奔向。兵法上,能利百里以上,则推翻将军。 (沮丧,失败。)
通“促”、督促、督促
例1:女巫们在那里呆了多久了?弟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例2.(蒋公)立即致函台湾省,告知工资发放情况。 (2011年重庆卷,蒋公立即派人骑马去台湾省催发工资。)
快点快点快点
例一:王去相见,但未到,使者来了四三次——楚王急忙接(尊禄煞),(尊禄煞)未到,(楚王派)使者去(邀)很多次
例2:小偷不是我的主要敌人,所以我投降! (2010年新课标卷,盗贼不是吾主的对手,还不赶紧投降!)
第370章趋势
1、起身出门—— 一步一步:快走快走
2、晚上往高邮方向走,迷失了方向——冲向:冲向,冲向。
于是他微服一马,几个仆从,不持尺不刀,穿过林沟数百里,直奔盗贼而去。 (2010年重庆卷,(查岛)于是,他没有穿官服,独自骑着马,带着几个仆人,连短刀都没有带,穿过山林沟壑,走了数百里,直奔强盗居住的地方。)
3、日切月切,导致死亡:趋势
4.同“利息”。 通“促”,督促,督促。 “急”的意思,紧急,赶紧,快点。
371【阙】
指首都、朝廷或王宫、或宫殿。
例一:东海官民念其恩情,遂为之作歌,上宫乞讨赔偿者数千人。 (2007年《国民卷》,东海县官民怀念宋俊的仁慈和开导,歌颂他。数千人到朝廷请求他的归来。)
例二:圣旨下令囚禁,平原官员纷纷上朝告状。毕随后被诬告并应放弃市场。 (《后汉书》进入廷尉府监狱后,平原官民到法院上诉,史毕被陷害,被判弃市。)
损失,损失。秦国不缺,又如何得到呢? (如果秦国不被侵略,它从哪里得到它觊觎的土地呢?)。
空缺。
上都刘备阙,丞相提议十臣子,无一被接受。顾仁杰皇帝说:“清朝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2007年四川卷,上都刘备(位置)空缺,宰相提议的臣子人数按十计算,没有被(皇帝)接受。皇帝看着何仁杰说:“没有。”有人可以代替你。”)
通“缺”,缺点,缺乏。这肯定有助于弥补漏洞并带来广泛的好处。 (《出师表》)
第372章掠夺
百姓不堪重负,被掠夺,故妄自告罪。错误:掠夺正确:酷刑。翻译:该国公民无法忍受酷刑,于是捏造事实认罪。
掠夺有抢劫(掠夺某人)、砍伐(掠夺森林)、轻拂或掠过(飞过地面)等意思。
特别说明:“攻城夺地”中的“lue”一词是“占领”或“占领”的意思。
373 远
但百姓离开秦国后,便参加休息,什么也不做。错:离开。右:意为“翈”,相遇。翻译:但是当人们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一个休养生息、无所作为的机会。
离有背离、触犯法律(违犯法律者将受到惩罚)、经历(住一两天)、离散、分散(悲喜)、分离(与李衡之约)等含义。疏离(两个主人生活的交集)等。
第374章说
推导提示:“说”的本义是“解释、解释”。通过“解释”,可以“说服”别人(读音shu);人们还可以形成自己的“学说、观点”。说服别人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事,所以也有“高兴”的意思,后来就写成了“欢乐”。
1 同“joy”,喜悦(时时学习、实践,不就是说说而已吗)
2. 说服(游说)
3. 解释,解释(不加证明地说话或不加解释地解释) 为别人说话(为别人说好话)
4 学说、命题、解释(自我辩解——有不同意见)
375顾
词义推导提示:“顾”的基本意思是:“照顾”。从“关心”中,我们可以衍生出“关心、珍惜”、“回头看”等含义。 “仅”和“仅”用作副词。
1、回首(顾野有麦田,却看到妻子忧心在哪里)
义无反顾:义:道德;黑果:向后看。道义上,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回头看。包含好评
不屑:顾:回头看看。不值一提,表现出轻蔑和蔑视。用作谓语和定语;有贬义,形容轻蔑、蔑视。
看(国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要去哪里——看外表——看看左右,谈论他——顾名思义)
2.关心你,关心你,关心你(当我三岁的时候,我愿意关心你-每个人都关心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影子可怜自己-关心这个而失去了其他)
接受。有一天,我带着楚币去和一户富贵人家交换粮种。下大雪的时候,我搭起了自己的房子,没有人理睬我。 (2011四川卷,有一天,(吕惠智)拿着钞票到一个富翁家里去买粮种,天下着大雪,他站在门口,人们(那家)不理他。选择要点: up省略主语;楚币、纸币;彝、兑换、买;否定句中的代词在前面作宾语,应为“符古之”)。
3、参观(草堂三遍),忧虑,考虑(但想死,不再关心利益——考虑大局)
三访草堂: 顾:参观;茅草屋:茅草的房子。现在它比喻真诚的、反复的邀请。作为谓语或宾语;具有互补的意义。
4.只是这样(我想,秦朝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就是因为我们在这里)
顾季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顾”的意思是“只是,但是”,表示轻微的转折,与“但是”相同。否定句的宾语放在前面,即“我不知道计划是什么”或“我不知道计划是什么”。
相反,它还有其他含义。
376历年
就像一个生动的影子,当你拿起它时,它就消失了——在你的脑海中生动:清晰而清晰。
“礼”有“经过”、“过了”、“经历过”等动词意义,副词意义有“一一”(礼几)、普遍(礼几)等。
377【阴】
千里良田,士民昌盛(人口众多,生活富裕)民昌富贵:富有。
殷也有多种含义(人民和国家富裕了但不知道如何省钱),震惊(殷燕泉里的熊吼和龙吟),深沉,真诚(书中的爱是如此深沉) )、染红、染黑(阴Yn地流血,阴红色)等。
第378章蔑视
推导提示:“毕”本意为“边邑”,而边疆的自然环境“卑微”,故有“卑微”之意,“卑微”自然会被“蔑视”;后来也常用作谦虚的词,如“我”。
1 偏僻的地方(齐孝公攻打我国北方——齐孝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
北鼻之声:北鼻:北部边境地区。指殷周时期的音乐。后人视之为亡国之声。又名《北鼻之声》。
2、浅薄(肉食者的意思是:卑鄙:鄙视:目光短浅。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目光短浅。)
粗俗恶毒(北方的蛮族叫北夷)
卑(人卑物卑——远者贵,近者贱:离现世远者贵,近者卑)
3 鄙视,鄙视,看不起(鄙视某人),贬低自己(鄙视我)。
379 禁止
然后他在石头上刻下了誓言,让人们知道这是禁止的。错误:禁止正确:禁止。翻译:王敬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戒律,让人们知道法律的禁令。入境时禁止使用该成语。
禁地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禁区)、牢房(禁牢)、隐秘处所(禁地)、可以容忍的禁地(我一定无法承受我的悲伤——我也是弱者不能自已)、禁止(禁止进入)、禁止、禁忌(禁止卜lun)等含义。
第380章哪一个
徐公来了,谁(通的意思是“熟悉的”)看,只有君王和大臣们讨论,深思熟虑:仔细、细致、谨慎。
词义对比:是否可以忍受,哪一个不可忍受(什么)
人非生而有知,怎能不惑呢? (谁,哪个)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失:“谁”?意思是说,普通人非圣贤,谁能避免犯错误呢?没有什么比能够纠正错误更好的了。
冬天和夏天容易转变,但哪一种对谷物(成熟度)更好
哪一个:与……相比,哪一个?城北哪一个比徐公美更好?城北哪一个比徐公美更好?哪一个更好?
381字
词义推导提示:“词”在古代有两种基本含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坦白”,二是“接受”。它从“口供”延伸到一般的“言词”。既然是“话”,就可能成为“借口”,也可能成为“真相”;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文字”是富有文采的“文学文字”,自然就会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
1 名词含义
借口,借口,借口
亲近的人有义务打击犯罪:皇帝的命令
以朝廷为借口——若要自证其罪,何必无借口:姓名、借口
表白、言语(不达意的话、微妙深远的话、无法称赞的话、片面的话、阿谀奉承的话)
无法赞美一个字:字:字。喜欢:赞助商;喜欢:添加一个词。无法发表任何评论。文章描述得很完美。
回避的话: 话: 话。比喻说话犹豫不决、偷偷摸摸。作为谓语或宾语;带有贬义的
谦言厚币(指谦言厚礼)
假话(指说好话、和蔼地对待别人)
狂言:本义是竭尽全力地表达自己的话。现在的意思是说话太多,说话大声,有轻蔑的意思。用作谓语和宾语;泛指进行大讨论。
文学,措辞,写作风格。例如,《归去来兮辞》
2. 动词意义
拒绝、避免(不辞而别、死也不肯)、解散
给了车马而不肯行的人,是不畏步行的人。 (湖南卷2009,赏车马而拒(拒绝)的人,是不怕走路的人。)
公古词乃有义务(意:道德;能力:允许;词:拒绝。道德上不允许拒绝。意思是应该接受。含有赞扬):回避。
单于使魏禄赵武辞职:审问责难
不辞而别:告别。告别:告别。他没有说再见就走了。
第382章修改
推导提示:“修”的本义是“修养、改善”等,要“改善”事物自然需要“修(改善不好的东西)、修(改善房屋)修饰(改善语言、衣着等)” .)";改善的结果自然是“好”(变得更好)和“美”(变得漂亮)。 “长”(变得更高、更长)。
1 动词意义
建造(公然修栈道,暗建仓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但其实另有打算)
修理、修葺 修饰,修养(修身养性、修身洁行)
不修边幅(修:修饰。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衣冠楚楚与之相反)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治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表示(修敬) 撰写(修书)
2形容词义:善,美,长
邹忌修八尺有余──俊眼修眉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同音比较:修订本 气喘咻咻 休养生息 珍馐 羞于启齿 羞与为伍
383除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1台阶(洒扫庭除) 特指宫殿的台阶
2任命、授职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3 清除、去掉(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除旧布新: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除:清除。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消除坏人与坏事。
4流逝、过去

384负
词义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用背驮物 背 载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
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译: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如释重负:重负:重担子。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承担 、靠着、倚仗、凭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负屈含冤—久负(享有)盛(好)名:承受 承担。
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 :依靠,凭借,倚仗。与“恃”“凭”“倚”等同义
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败 失败、对不起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皇天不负有心人:辜负,对不起。
不负众望: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385更
动词义:
1改变,改换。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将军您如果能够翻然醒悟改弦更张,重新走上正道,则不难追迹古人,永昌这一小块地方哪里够您管理呢?)—《三国志·吕凯传》
2改,改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3. 更换,替代
除旧更新(除去旧的,用新的来代替)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4. 经过,经历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 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更世(更事。阅世,经历世事)。更涉(经历)。更尝(亲身经历,实际体验)。更履(经历;遭遇)
5.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
更相(相继;相互)
6. 轮流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7. 偿还;抵偿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8.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
9.又再(莫辞更坐弹一曲) 重新另外(劝君更尽一杯酒) 还 还是(仍更被驱遣)
386忌
1.故兵法忌之──讳疾忌医、百无禁忌:忌讳。
2.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顾忌、畏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肆无忌惮
3.项王为人,意忌(嫉妒)信谗
387厥
【厥】①他的,他们的。大放厥(他的)词。思厥(他们的)先祖父。
②那。厥后。③才,于是。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④气闭,昏倒。昏厥。(通假略。)
【蹶】①跌倒,倒下。毅恐蹶仆地─一蹶不振。 ②挫折,失败。必蹶上将军。
形近字:撅嘴 撅折juēshé 猖獗 蕨菜 尥蹶子liǎojuě
388敝
①坏,破旧。侯生摄(整理)敝衣冠──敝帚自珍、如弃敝屣
②疲惫,困乏。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衰败。吴日敝于兵。(吴国因兵事而日益衰败。)
④损失,损害,受损。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2007全国Ⅱ卷,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安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安重荣同时受损,想趁机窥伺中原。)
⑤困苦。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2008安徽卷,(我作为)刺史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或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⑥敝人:谦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吾子淹(停留)久于敝邑
【弊】①坏,破旧。1、乘弊车,驾驽马。 2、数十年间,甲兵顿弊。②疲惫,困乏。率罢弊之卒。 ③旗弊(倒下)、风俗颓弊(衰败)、疲弊(困乏)、兴利除弊——弊在赂秦(害处)
【蔽】遍布,布满。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2007广东卷,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89【辟】
①bì,征召。连辟公府不就。 ②pì,开,打开。语毕而宫门辟。
390【壁】
①陡直。岸土赤而壁立。
②军营的围墙。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项羽本纪》)
③军营,营垒。
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 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吴)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2008江苏卷,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
④驻扎,安营扎寨。1、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信陵君窃符救赵》) 2、项王军壁垓下。
区分:作壁上观 坚壁清野 珠联璧合 中西合璧 原物璧还
391【表】
①标记,标志。循表而夜涉。②作标记。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392治
推导提示:“治”的本义是“治水”。引申出一般“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病人是“治疗”;处理坏人是“惩治”。其它情况依此法译之。还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国家太平。
1. 治理。治国安邦—长治久安—无为而治。
垂拱而治(垂拱gǒng: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励精图治(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治理得好(~于战乱)。
审理,断案,判决。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赋分点:“治”1分,定语后置句1分,“因”1分)
2. 处理、医治(不治之症) 惩治(不效则~臣之罪)
3对付(共~曹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部署,统帅,训练(~兵)
5.太平: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长治久安: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作宾语、定语;形容社会长期安宁
393瞑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死不瞑目:闭上眼。
辨析:冥、暝和瞑 例: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 冥(深沉地)思苦想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394举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1举动 举行、发动、起兵(轻举妄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举起、抬起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所配玉玦—举目—举案齐眉—举手投足—举目无亲—举重若轻。
3提拔、举荐 推举(不识抬举、举贤任能、举贤以自佐、以言举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4 攻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举棋不定:拿,用。
5 举出 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举言-发言、举一反三)
6 考中(举乡试)
7 全 尽。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家 举国 举世—举国上下—杀人如不能举。
8.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9.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1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11、兔起凫举解释: 凫:野鸭。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12、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13、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395【访】
①询问。(同“质、谢”)
例1、穆公访诸蹇叔。
例2、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2007重庆卷,臣在途中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赋税重叠。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
②拜访,看望。径造庐访成。(《促织》)
③寻访,寻求。须行即骑访名山。访风景于崇阿。
④查访,侦查。
396【废】
①停下。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000上海卷,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②改变。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2010北京卷,宋清的确是用上述方法获得大利,行为又不荒唐,坚持他的做法不改变,终于致富。)
③废黜。
废(废黜)汉自立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2010北京卷,宋清是个买卖人,现在的朋友有能期望别人报答像宋清那样目光长远的么?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
其他几个意思: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因噎废食、半途而废:废弃、舍弃。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慑服) 稽废(浪费)时日
废(合上)书而叹,形容书的内容打动人
废(倒塌毁坏)祠 百废(衰败)俱兴 荆轲废(伤残) 朝政崩坏纲纪废(败坏)弛
398【封】
①疆界,边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坟,聚土筑坟。例1、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例2、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2011湖北卷,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不起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重点词语:“厚衣”“封”“树”词类活用。)
③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筑坛祭神的活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④把……作为边界。既东封郑。
399【讽】
①诵读,背诵。
例1、《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例2、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2005辽宁卷,《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道,冯道,人名。)
例2、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
②劝,劝告。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泚出金币礼士。(2008四川卷,朱泚赞同他的建议。廷玉暗中想消耗朱泚的力量,就劝朱泚拿出财物礼遇士人。)
③暗示。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010年上海卷,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400【奉】
①捧着,拿着。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②供给,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赐予,给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④遵照,执行。奉命、奉行。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⑤侍奉,伺候。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⑥通“俸”,奉厚而无劳。
401赞
1.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自赞于平原君曰:告,告诉,引见,介绍。

2.参与:“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今也指一言不发。
3.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以鲁肃为赞军校尉:辅助、辅佐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011全国卷,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
402韦
以乘韦先──韦编三绝:熟牛皮。
相近词比较:蒲苇纫如丝—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运筹帷幄—慎(千万)勿违(违背)吾语—经天纬地—坚忍(韧)不拔等
403【仗】
①武器的总称。明火执仗。遇丈人,以仗(把拐仗)荷蓧──荷枪实弹:扛,
②执,拿。仗剑出行。 ③主持。仗义疏财。仗义执言。
④依靠,凭借。兼仗父兄之列─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形近字:仪仗队 仗义疏财 擀面杖 热胀冷缩 脸涨得通红 zhàng
【执】
①捉拿,逮捕。被执至南门。 ②拿着,握着。③掌握,把持。陪臣(大夫的家臣)执国命,三世希(通“稀”)…… ③取得。不足以执信也。
404【逐】
①追赶,追击。②驱逐,赶走。
③贬谪,放逐。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④跟随。纳凉而凉逐之生。⑤追求。追名逐利。⑥竞逐,竞赛。夸父与日逐走。
405【专】
①独享。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如果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快乐,那么我就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快乐呢?)
②独占。③独断专行。④独自决定。军不内御,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406【赚】
①赢得,获得。
西州客,心边赚得,一味春偏。( 元· 刘敏中《凤凰台上忆吹箫》)赚杀(赢得,博得)。
②诳骗,哄骗。
1、当时亲见元帅命中军去赚刘豫。(《说岳全传》) 2、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2006江西卷,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
③错,出错误。1、赚矣!此辟谷药也。(徐铉《稽神录拾遗》)2、然已只在康庄大道中,决不赚入蹊曲径矣。
④耽误,错过。向日我一时见不到,赚了你终身。(《醒世恒言》)
407面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耳提面命、面授机宜、面折(指摘)人过、面折廷争(在朝廷上,敢当着皇帝的面进行争论):当面。
2.文言文有“北面”说法,但和现在不同。意思:面向北称臣。
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译:而我则成了亡国的俘虏,要北面称臣降服侍奉于他,实在是令人羞愧难当啊)
面向——面世、面市。
408谏
1.上书谏寡人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拒谏饰非:直言规劝,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2.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改正。3.王纳谏:规劝的话
409 贿
是非贿得之──贿赂公行:因请托而送人钱财。
注意财物、赠送财物(因厚赂单于)、以财物买通、行贿之事(贿赂公行)等义
410
410俱
船、粮、战具俱办──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声色俱厉——心胆俱裂:全,都。
比较副词义和动词义:欲呼张良与俱-----遂与之俱出──泥沙俱下、声泪俱下、玉石俱焚、与时俱进(一起、一同、副词义)—臣客朱亥可与俱(一起去,动词义)
词语比较:家具店 具体而微 俱乐部 一应俱全 与时俱进
411克
推导提示: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1战胜、攻破、完成、攻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克:攻下,无:没有。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也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战胜、攻下。
2 杀、去除、削减、 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始者实繁─克勤克俭─克尽厥(他的)职:能够。
3 肩负 担当 胜任(克家—担当家务。克指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
以柔克刚:克:克制。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4 克服 克制 约束(克己复礼 克(克制)己奉公 相生相克 )
5 限定 约定(克日、克期)等义
形近字: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412授
此天以君授孤也──公拆袄,出珠授之──临危授命与临危受命不同、授人以柄、授受不亲:交给,给予。
注意受与授的区分:受为被动义,接受遭受忍受遵从等(受宠若惊、立功受奖、受命、受璧、受业——传授学业等)、授为主动义,给 教给(授之以渔 授奖大会-—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13汤
推导提示:“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后写作“烫”)。
1 热水,开水(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斧钺汤镬 换汤不换药)
金城汤池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2 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
4同“烫”
414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1已经以后、既然 不久,后来
既克,公问其故—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一如既往: 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作谓语、定语、状语;
既往不咎: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既:连词;既然。;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既:已经。驷马:古代称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作谓语;指说话算数
2尽、完 (言未既)
3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4. 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415侧
◆有泉侧出──旁敲侧击:从旁边。
◆侧目而视、侧身、侧足、侧席——倾斜
416阅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 正:经历。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还有检阅视察、查看(阅毕)、阅读、总聚汇集(川~水)、计算等义。
417宣
肃宣权旨─心照不宣:说明,宣布,传达,说出。
还有宣扬传播(廉颇宣恶言)、发泄(宣泄)、通、公开、普遍等义。
注意渲染、烜赫一时、寒暄、喧宾夺主等词。
418兴
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1起来 起身 .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2出现(有圣人兴)
兴起 产生(水波不兴---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发出 创立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百废俱兴(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恢复与兴旺景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近义词:万象更新、蒸蒸日上、百废俱举。反义词:百废不举、每况愈下)
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含贬义)
3发动(兴师动众)
4.兴趣,兴致
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419鉴
1.镜子。引申为借鉴、鉴戒。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也。
殷鉴:可做借鉴的往事
2.明察,审察。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20【狱】
诉讼或官司,案件,判决词或审判书,案文或罪案。
课文例证:大小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这时二世派赵高审理丞相李斯的案件,要定他的罪。赵高审讯李斯,拷打了他一千多杖,李斯忍受不了,冤屈地招供了。)
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狱具,定案。)
还有监牢、官司等意。
421亡
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1逃亡的人(追亡逐北)2逃跑。3 灭亡(亡国之音)
4消失 丢失失掉(名存实亡、歧路亡羊)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名存实亡:亡:消亡。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5死亡(家破人亡、人亡政息)6没有,同“无”唇亡齿寒
422涕
推导提示:“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1眼泪、流泪
〇涕落百余行——德威流涕,不能执刀—破涕为笑:眼泪。
涕泗滂沱--:涕:眼泪.泗:鼻涕; 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〇 使人涕泣──长太息以掩涕兮——儿涕而出:流泪。
2鼻涕。
423业
业有已经(良业为取履)、继承(业其官)、事业 职业产业学业 (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荒于嬉)等意思。
424阑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春意阑珊(将近)
比较:姗姗来迟 珊珊可爱 删繁就简 步履蹒跚
425乘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动词
1乘船 ,驾车、乘车,乘坐(乘龙快婿,称赞别人的女婿)
乘坚策肥(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衣轻乘肥同此。
乘风破浪:乘:乘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含褒义,形容事业迅速发展
2登(~彼垝垣)、升 3 连接(兵旱相~) 4凭借 依仗(~长风)、
5.趁着 顺应(乘人之危。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贬义)、顶着冒着(~风雪)
因利乘便: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乘:趁着,凭借
数词 量词
6 兵车(千乘 万乘shèng。)
万乘之君: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7 数字“四”(以~韦先) 量词,计算车马(一车四马为一乘。一辆)
426察
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1 观察 仔细地看(徐而察之、静观默察) 看清楚(明察秋毫)、审察清楚 研究(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2明察 了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解、考察推举(察臣孝廉)
3清楚、明白、明显,精明(人至察则无徒)
427实
〇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冬天结果实)──秀而不实:结果实。还有装满、装入、证实等动词义
〇形容词义:仓廪实(充实)而知礼节。此皆良实(诚实、真诚)
〇 名词义,实情、事实:有名无实——韩厥具以实告——今以实校之——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能,千里袭我,亦以罢(疲惫)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他实际上)汉贼也 —— 实(名词做状语 实际上)持两端以观望
〇彼实构吾二君——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儿实无罪过——理实如兄言(副词,确实、的确) 〇 实(其实)不可得
428相
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
1仔细看 观察 审察(相马——相机行事、相时而动)
相鼠有皮(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出自诗经: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风使帆:相:察看、识别、辨别。比喻隨机应变,相机行事。
2 辨察人的身体容色以判断命运 鉴别 识别(相面 相人)
以毛相马(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3 相貌 外貌 。
人不可貌相(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俗语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金相玉质(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品质都美)
4 扶助 辅助 帮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吉人天相
5辅助君主的人,宰相 做某国或某人的相(将相之才)
6、互相( 形影相吊)
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指事物区别明显。近义词:迥然不同、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天差地别。反义词:一模一样、如出一辙、大同小异、相差无几)
相见恨晚:相:相互。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用于人或事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作谓语;形容事物区别明显
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7、偏指一方,可酌情译为你(们)、我(们)、他(们)【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杂然相许】
刮目相看:相:偏义副词,相当于“他”。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作谓语;表示重视或歧视
429游
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 正:交往。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游还有游玩、游学、游泳等意思
430尤
怪罪,怨恨。怨天尤人——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成语有怨天尤人)。
尤还有罪过过错(非臣之尤)、优异突出(无耻之尤)、尤其更加(林壑尤美)等意。
“尤”构成的字:
yóu 优游自如 炒鱿鱼 薰莸不同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望中犹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记忆犹新:还。〇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 ──过犹不及、言犹在耳:如同、好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31【绳】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绳之以法:前一“绳”谓约束,后一“绳”引申为“制裁”。
①按法律处置。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97全国卷,善才,人名。,绳,不能译成“捆绑”。)
②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1999上海卷,“绳墨”作规矩、法度。)
432【踵】
①脚后跟。
接踵而至—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清·方苞《狱中杂记》
如:举踵(抬起脚后跟);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触到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踵(来往频繁的样子);接踵(踵趾前后相接);踵头肘见(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
②走到,踏至。
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孟子·滕文公上》 。
踵见(常去相见)。踵谢。踵门相告。
③跟随。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汉书·武帝记》,此义项通“属”。)
④引申为“继承,因袭”。
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怎会知道在自己死后,竟然有弟媳妇以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业绩呢?《梅花岭记》)
继承:踵继。踵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433【援】
①拿,执拿。~笔(拿起笔来写,如“~~而书”)。援玉枹兮击鸣鼓(《九歌·国殇》屈原)。②提出,问。援疑质理。 ③引用,引证。援古证今。
④攀援。援之以手—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434【凌】
①越过,超过。
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宋· 沈括《梦溪笔谈》》。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金制的船不能横渡洪波巨浪,玉雕的马不能胜任千里驰驱)—葛洪《抱朴子》
②登,升。
凌云之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③欺凌,欺侮,欺负。侵犯,冒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恃强凌弱
④奔驰。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⑤迫近,逼近。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⑥乘,驾驭。如:凌风(驾着风)
⑦冒着,忍受。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操者,非松也耶?(难道能渡过严寒却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明·宋濂《看松庵记》
435【审】
①详细,周详。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审视之,巨身修尾(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促织》。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清·刘开《问说》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②仔细观察,考察。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③深知,清楚了解。
审音律。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确实,确凿。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⑤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
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近义词】:揆情度理、度德量力。【反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436【施】
①好处,恩惠。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殽之战》。又如:报施(报恩) 。
②设置,安放。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张衡传》。
③用,使用。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蒲松龄《促织》。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施行;实行;推行。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⑤施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
⑥施施。走路缓慢或洋洋得意。〖妻〗与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孟子·离娄下》
437【食】
①给……吃,招待,宴请。杀鸡为黍而食之。
②饲养,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38【息】
①停止。请息交以绝游。--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息影—停止活动,也指退隐闲居。也作"息景"("景"与"影"同)。
偃旗息鼓—自强不息—人亡政息—川流不息——
平息(息事宁人—望峰息心) 消除(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叹息。喟然大息。--《汉书》
②子女,子息。晚有儿息《陈情表》。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气息。息息相关—仰人鼻息—奄奄一息—瞬息万变—屏息凝神—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③增长。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有始有终)《庄子·秋水》。
④繁殖,繁育。休养生息。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辨析] ~和“养精蓄锐”;都有“休息、保养力量”的意思。但~是“休养生息;繁殖人口”的意思;用于大动乱或大变革后恢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养精蓄锐”是“养息精神、积蓄力量”的意思;多用于国家军力的培养或比赛前的准备方面。
439【济】
①过河,渡河。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②成功。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救,救助,救济。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
440【麾】
①指挥作战的军旗。旌麾南指。 ②对将帅的敬称。献于麾下。
③指挥。例1、操方麾军回战马超。例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2010广东卷,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441【贻】
①赠送,送给。作《师说》以贻之。 ②遗留,留给。贻害无穷。
442古诗文中一些带草字头的字的含义
⊙蓬荜生辉(蓬:用蓬草编的门;荜: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以“蓬荜”借指穷苦人家。“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也说“蓬荜增辉”)
蓬门荜户(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如弃草芥 。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蒲苇(蒲草与芦苇)纫如丝。 用来比喻两个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
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 。
蒲服: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双膝跪地,双手爬行,在吴市讨饭度日)。
⊙制芰荷( 荷叶)以为衣(上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下衣)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既替余以蕙纕(蕙草即“佩兰”,香草名。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淡黄绿色花,气味很香,供观赏。蕙若指蕙兰和杜若。蕙心喻女子内心纯美。蕙质(比喻女子高洁的品德)。蕙心纨质(比喻女子的美蕙)。蕙质兰心(比喻女子的秀外蕙中))兮,又申之以揽茝(茝:香草名,即“白芷”)。
⊙岸芷(艹与"止"联合起来表示"香味令人止步的草"。白芷,香草名,也叫"辟芷"。中医学上以根入药)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草菅其命者哉──草菅人命:一种野草。
⊙参差荇(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原产中国,分布广泛,从温带的欧洲到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区都有它的踪迹。根茎可供食用,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上古是美食)菜
⊙蒹葭(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白露为霜。
⊙自牧归荑(tí ,指的是初生的茅草),洵美且异。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浅笑盈盈酒窝俏,美目顾盼眼波俏)
念[yí]指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像谁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葚树的果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茂盛的样子)
⊙佩(佩戴的香草和佩玉)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香气浓郁)其弥章。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野生的葵菜)。
标签:
用户评论
这文言文词汇整理总结真是帮了我大忙,高考复习再也不迷茫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真是头疼,这篇总结太及时了,必须收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词汇那么多,这总结做得真好,感觉复习有了方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太多,这种整理总结太实用了,感谢分享!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总结,这351442个词汇,我记不住怎么办?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整理了这么多文言文词汇,感觉高考文言文部分稳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言文词汇总结太详细了,对复习非常有帮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351442个词汇,我是不是要背到天荒地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总结得不错,可惜我文言文基础太差。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这么多,这篇总结让我有了信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词汇整理总结做得真好,可惜我时间不够用。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351442个词汇,我打算每天背50个,看能不能通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太多,这篇总结让我看到了希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词汇整理总结,这么详细的分类,太贴心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太多,这篇总结真是救星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整理了这么多文言文词汇,感觉复习有了头绪。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词汇总结做得真好,可惜我文言文功底太薄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351442个词汇,我得好好利用这个总结,争取高考拿高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文言文词汇整理总结,真是复习路上的指路明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