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仕途细分不明朗的古代,作为一位跨界奇才,他身兼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等诸多头衔。

死后,他摇身一变成为行走的“荣誉收割机”,被历代“尊孔”的诸王追封为“文圣”、“第一圣”、“第一师”、“宣父”等重量级称号。历代。

提到孔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课本上的人物:

他是一位笑容温和、品德高尚的老教师。他个子不高,微微驼背,走路都颤抖着。还有,他和学生有很多经典对话,被记录在《论语》这本书里,然后收录进课本,要求我们“理解并背诵全文”。

孔子逝世已有2499年了,但他的思想在当代依然散发着光辉。

当当代人重读《论语》时,发现孔子在前世就已经解答了我们今生的困惑。人生没有答案,但有参考书。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来说说孔子的出生年份和家乡。

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距今已有近2600年的历史。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时代,叫做“春秋”。我们常说的“春秋战国”其实是两个时代,一个叫“春秋”,一个叫“战国”。战国之后,众所周知,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统一了中国。

孔子生活的时代已是春秋末期。他是鲁国人,家乡在曲阜(今山东省)。孔子其实有自己的名字,名叫丘,字仲尼(古人也有名)。因此,他实际上被称为“孔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称他为“孔子”呢?因为“子”是一个尊称,意思是“老师”,“孔子”就是“孔老师”的意思。

我们看到,《论语》里总有“子曰”和“子曰”。 “曰”是说话的意思,“子曰”其实就是“老师说”的意思。如果你看过一部叫《武林外传》的情景喜剧,你一定会记得里面的陆秀才整天说“夫子曾说”。他说的其实是《论语》。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造了私人讲座文化,即教师亲自授课。因此,我们仍然把孔子视为教育的创始人。 ——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奇怪:老师不教学生,谁来教?这里我们先埋下一个伏笔,这本书后面会讲到。

中国很多行业都会把一个古人当作自己的祖先。例如,木工业的创始人是鲁班,农业的创始人是神农,纺织业的创始人是黄道婆,教育业的创始人是孔子。

确实,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头发花白、满嘴胡言乱语的老学者。但事实上,他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我们不妨看看孔子本人在《论语》中是怎么说的。 —— 请注意,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在《论语》接触到原文!

以下段落来自《论语·述而》。原文是这样说的:

叶公向孔子请教子路,子路错了。孔子曰:“女西布曰:为人,怒而忘食,喜而忘忧,不知老将将至。”

听起来有点难发音,不是吗?没关系,我们来解释一下。

先说一下当时的背景:

那一年,孔子63岁了,还在周游列国。楚国有一个邺县。 (有的同学可能会指出你这个词的发音是错误的,应该读成sh,而不是y,你说的是对还是错,以前读成sh,现在这个词在字典里的读音是标记为“旧读法”,现在可以读“叶”了!) 有一天,叶县县长叶公问孔子的弟子子路。

“请问,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表示无法回答。

(子路径错误)

后来,孔子知道了,就问子路:“哎呀,你为什么不这么说呢!”

(“女喜不悦”,这里的“女”是化名,是“如”的意思,是“你”的意思;“喜”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副词,意思是“为什么”。)

孔子接着说:“(告诉他)这个人读书时忘记吃饭,高兴时忘记悲伤,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

没错,就是这句话“怒而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来”。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用这三点来形容自己呢?

我们来看看这三点。

孔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先看第一点,“生气忘记吃饭”,就是学习的时候忘记吃饭。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可能会说:大人们因为加班而懒得吃饭。我有时做作业的时候忘记吃饭(也许你玩游戏的时候也忘记吃饭)……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

但要知道,孔子实际上并没有教人“忘记吃饭”。相反,他吃东西还蛮讲究的!《论语》中有一段专门讲了他对吃的讲究,其中有一段特别提到“时不时不吃”。

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不按时吃饭是不行的,是不允许的。

按时吃饭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比如有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就不会去想吃喝的事,就会说:“唉,都这样了,我怎么还有心情吃饭……”其实,这根本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事情变得更糟。

相比之下,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按时吃饭的人一定感觉可靠得多,这也说明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因此,按时、规律饮食有利于身心健康,更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靠、让人放心的人。

那么,既然吃饭在孔子眼里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那么他为什么会因为读书而忘记吃饭呢?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死板、乏味的人。按时吃饭的习惯固然对身心都有好处,但如果每顿饭都遵守规则,那就太死板、机械了。这不是孔子教导我们对待规则的方式,我们稍后会详细了解。

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孔子毕竟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的。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和孔子一样。正如雷锋叔叔曾经说过的:“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当然,孔子这里强调的是专注一件事,而不是经常忘记吃饭。这就是“气得忘记吃饭”的关键。有了这样的专注,无论你学习做什么,你都会有所收获,对吗?

我们再看第二点:“乐而忘忧”。

说起孔子的悲伤,比我们大多数人的悲伤更大、更多。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的烦恼无非就是明天下雨不能出去春游,或者后天考试没复习好怎么办。但孔子忧的是国家和人民,忧的是世界是否会变得更好,忧的是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

即使从现实来看,孔子周游列国,战乱不断,危机四伏。孔子也遇到过断粮、饥饿的情况,甚至还遇到过被追杀的情况。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忘记悲伤,那该多好啊,不是吗?

对了,我们不也有这种乐而忘忧的无情本领吗?比如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位同学即将考试,心情非常难过。该怎么办?他想,不如抛一枚硬币,然后决定:如果硬币正面朝上,就去玩游戏;如果正面朝上,就去玩游戏;如果朝上,就去玩游戏。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去睡觉;如果硬币站起来,那么就去回顾。

听起来不错,对吧?说实话,如果你真的能放下考试的压力,无忧无虑地玩游戏或者睡觉,那就是一种坦荡了。但要做到还是很难,对吧?大多数时候我在玩的时候会感到不安,因为我知道我在逃避。

其实你也知道: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后总有结算总账的时候。所以,你并没有真正放下悲伤,你只是在“饮尽悲伤”。唐代诗人李白曾有一首诗,叫“举杯解愁,雪上加霜”。 —— 这还不算“快乐忘记悲伤”。那么孔子所说的“乐而忘忧”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这里有一个孔子后裔的例子。

明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叫王阳明,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以说,他是近两千多年后最典型的孔子后裔之一。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生病了。他去看望了这名学生,询问他的感受如何。学生说:功夫很难。王阳明说:“时刻保持快乐就是功夫。”

“常乐乃功夫”,其实相当于孔子的“乐而忘忧”。

“乐而忘忧”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避免悲伤,甚至“饮尽悲伤”,而是意味着无论我们面临什么令人担忧的事情,比如考试、疾病、国家的命运,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快乐”。其实这和不管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能吃饭是一样的。 “永远快乐”就是吸收正能量,保持活力,这样悲伤等负能量就不会成为问题。这就是“忘忧”。

在“快乐”的心态下,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比如积极治病、好好学习备考、像孔子一样为天下事不懈努力等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可以问心无愧了。我承认失败,但“永远快乐”改变不了—— 这就是“快乐而健忘”的最高境界。

当然,你现在达到这个状态可能有点太早了。所以,就从“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吃饱”开始吧!

你看,“乐而忘忧”,其实就是孔子的修身之术。虽然这个层次很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

最后还有第三点:“不知老来将至”,即自己已经老了却不自知。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63岁了。这个话题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有点早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尝试去理解,对于一个60岁出头的人来说,“不知自己已年近耄耋”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按照当时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来看,60岁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年纪了。中国有句古话,距今也有《论语》年,叫做: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立耳。”

什么是“耳顺”?意思是无论你说什么,好或坏,我都能平静地听你说,明白一切。

当时,孔子已经63岁了。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很老了吗?我当然知道。但他的那句“我不知道自己多大了”恰恰表明他不在乎自己多大了,因为他有事情要做,有他热爱的爱好,有他想传授的知识。对他来说,这已经不重要了。是时候了。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孔子不在乎时间,但他还是输给了时间不是吗?

是的,事实上,我们谁都无法战胜时间。孔子去世时73岁,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了73年。这73年可以说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只是转瞬即逝的一瞬间,但时至今日,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没有人不谈论他,而且还有很多人想向他学习。可见,他在世间留下的痕迹,至今都没有被时间抹去。

所以,他那句“不知老来已至”虽然是轻描淡写,但其实至少和时间一样好。

用户评论

最怕挣扎

孔子啊,简直是智慧的代表,他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我觉得孔子更像是一位智者,他的言行都充满了哲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念,爱

孔子,他的仁爱之心真是让人感动,可惜现代人太浮躁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站上冰箱当高冷

孔子,你真的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我对孔子的印象一直很好,他的教育理念太棒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孔子,他的道德品质真是让人敬佩,可惜世风日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孔子,他的政治理念我也很感兴趣,可惜当时的社会环境太糟糕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り。薆情海

孔子,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是千古名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我对孔子的评价是复杂的,既有敬佩也有遗憾。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孔子,你的人格魅力太强了,真是令人景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我看过很多关于孔子的书籍,他的思想真的很深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孔子,他的生活态度也让我受益匪浅,低调而严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我觉得孔子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太深邃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孔子,他的“有教无类”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孔子,你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人,你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我对孔子的评价是矛盾的,一方面敬佩他的智慧,另一方面觉得他的某些观点有些过时。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焚心劫

孔子,你的“礼”观念真是让人深思,可惜现代人很少能真正践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孔子,他的思想真的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我觉得孔子更像是一位时代的产物,他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