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 彻底爆炸!

1.5小时票房破亿,上映首日累计票房近2亿,如今即将突破10亿!

口碑也压倒性的,豆瓣评分8.7,而豆瓣评分8.3,豆瓣评分7.9。可以说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漫画作品中的绝对第一。

《中国漫画之光》、《中国漫画崛起》、《开启封神宇宙》几乎足以将《大圣归来》点赞上天。

有网友评论:邓超拯救不了这个暑期档,但哪吒可以。

某网站上发布了很多与电影相关的周边产品,包括T恤、杯子、手机壳等。

论可爱,他比不上小黄人,论帅,他比不上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如此“歪”、轻浮、粗鲁的哪吒怎么还能这么受欢迎呢?为什么?

1

史上最丑的哪吒:

从被全网嘲讽到“国漫之光”

别看它。《白蛇:缘起》现在很流行。在上映之前,它的名声非常不好。

自电影预告片发布以来,网络上出现了各种不以为然的声音。

因为预告片里的哪吒实在是太丑了。他不仅化着烟妆、牙齿大缝,而且还很刻薄。

这样反传统的形象一时让很多观众难以接受。

还有人将其与《哪吒》进行比较,并表示这是一部毁了经典的烂片。

在争议和负面评论中,《哪吒》于7月13日开始在全国上映。

没想到上映后就炸了!

豆瓣8.6、猫眼9.6、淘票票9.5相继发布。这一声誉表现与去年的《哪吒》相当。也是近年来各大平台口碑最好的国漫。

高人气、高口碑的趋势,让《哪吒闹海》有平台在上映前直接将票房预测提升至20亿!

看完整部电影的观众开始打自己的脸。

一大波自来水来了,还有两波自来水。一个是名人和其他名人,另一个是普通大众。

有徐峥、王珞丹等大V;

各路明星纷纷cosplay哪吒头像;

甚至有观众称赞其“突破《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近年来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

也有人说可以开辟新宇宙,堪比漫威。

抽查是典型的将口碑放在首位的解决方案。这次筛选让《我不是药神》在发布前完成了用户间的口碑发酵。良好的口碑也给了影院信心,获得了更多的排片偏好。

然而,放映并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创造“奇迹”。此前发布的《哪吒》的声誉并未突破筛选。相反,它对后续发布的时间表产生了影响。猫眼的票房预测甚至直接从20亿下降到10亿。

《大圣归来》 如何依托电影实现“逆袭”?

2

《哪吒》逆境改变命运,全靠利用3个漏洞

《银河补习班》 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利用了三个漏洞,击中了以往国漫最大的痛点:制作粗制滥造。

1、漏洞一:国产动画特效较差

过去,中国漫画无法摆脱的诟病就是特效不佳。

影片《哪吒》由60多个制作团队制作,1600多名制作人员参与。目前参与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人数最多,仅这个团队就史无前例。

该片共有5000多个镜头,是普通动画电影的两倍。

经过反复挑选,导演留下了2000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1318个,占比80%,力求做到完美。

有几个场景非常震撼。比如闪耀的银色龙铠,就是由整个龙族上最坚硬的鳞片组成的。连敖丙换衣服都会让你晕倒。

特效的完成度和动作的流畅度都超出预期,几乎每一帧都完美无瑕。

哪吒变身场面这么酷炫,简直炸裂!

大场面令人惊叹,细节也不含糊。

当鸡蛋砸到小哪吒的时候,他竟然能看到小哪吒的肚子在颤抖。

2、漏洞之二:中国漫画缺乏想象力

除了场景之外,如何判断一部动画作品的好坏呢?想像力!动画是一场想象力的战争。

《哪吒》 这次爆炸全部是由于三个漏洞造成的。

但缺乏想象力也是国产动画经常被诟病的地方,但《哪吒》却做到了!

比如,狂野而富有想象力的《江山设计图》,一部可以用钢笔创作的人间绝境,改编自当代游乐园的过山车、急流、海底世界。

光是《江山设计图》中四个人争笔的那一段,草图就花了两个月零四个月才完成。

我们再看看武器。影片中,乾坤圈不再是哪吒的兵器,而是成为了一件封印的法宝。

但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动画大片的观众来说,一部动画电影想要好看,光靠特效是不够的。特效好只是标准,剧本才是最重要的。

3、漏洞三:国漫剧本不好

中国漫画的另一个致命缺陷是剧本薄弱。

比如《哪吒》堪称一场美学革命,但它依然讲述了一个血淋淋的三角恋故事。看似世界观宏大,但实际核心却无法支撑。

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优秀国产动画的《哪吒》也逃脱不了剧本的弱点。

这一次,《哪吒》显然在故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影片剧本的打磨花了2年时间。从整体的故事框架到某个人物的台词,一切都以近乎苛刻的高标准反复推翻和修改。

不仅剧本耗时较长,《大鱼海棠》的配音过程也十分艰辛。饺子导演更换了多个配音团队,片中每句话都被录了几十遍。小哪吒的配音演员在为电影配音后失声近一个月。

凭借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精良的制作,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可以说已经赢得了一大半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中国漫画粗制滥造的旧印象。

3

《哪吒》 爆炸越多,“鸡贼”就越多

好莱坞动画片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市场,其核心竞争力就是非常善于讲故事。动画片的受众适合各个年龄段,故事内容老少皆宜。

《哪吒》之所以火爆,主要原因是《哪吒》对电影的台词、人物、剧情进行了极其接地气的颠覆,给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娱乐性和商业加持。

1.迎合主流观众的接地气笑话

出于对主流观众的考虑,《哪吒》融入了很多包袱和笑话。

比如哪吒喜欢读打油诗,“我是小妖怪,无忧无虑,悠闲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加盐”。 ”

爱说特朗普的太乙真人、结巴的申公豹、路人A的女声……

修仙、指纹解锁法宝、“放开那个女孩”、会玩电影的猪鼻子等各种网络梗,无厘头气息十足,寓教于乐。所有年龄段的。

2、敌人变成CP,“还父骨还父子”变成有情人。

《哪吒》 非常擅长用现代审美视角重构经典。

首先,主角的人物设计非常大胆和颠覆,主要遵循一个原则:在正面人物上添加一点负面色彩;给反面人物增添几分悲剧色彩。

敖丙,过去故事中为非作歹的龙太子,化身仙灵珠转世,肩负起复兴龙族的重任;但哪吒却变成了妖童,被人们视为妖怪。

这使得哪吒和敖丙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哪吒的原著故事基本上是哪吒惩罚敖丙作恶,扯断他的龙筋,在东海大闹的故事。

《哪吒》,两人打破常规设定,成为好朋友:本该奋战到底的时候,却在沙滩上踢毽子。

红色和蓝色自古以来就很流行。在CP热度的带动下,各种话题悄然蔓延。不少网友对其进行了重新创作,出现了多个版本的“哪吒敖丙”,赋予了角色存在感。

就这样,《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角们彻底焕发了活力。

片中哪吒与父亲的关系也颠覆了老故事。过去的版本都是“剔骨还父”,但在新版本《哪吒》中,却演变成了一个关于护犊子的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这样一来,完全符合当下观众对于家庭关系的认知,获得了更多的共鸣。

3、巧妙避开敏感情节,让主题更加燃烧和激情。

影片省略了“反抗父权”的辛酸与仇恨情节。虽然它回避了哪吒主题最有力的人类伦理核心,但却巧妙地展开了另一个宏大的命题:“我命由我,身不由己”。

这是一个经典的激情主题。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尤其是作为影片主流观众的年轻人,都能对“不接受命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主题产生共鸣。

愉悦的感觉还在,用心不低。

为了市场和票房,《哪吒》可以说是贼。它遵循商业电影的一般规则:直白、不走弯路、足够精彩、服务观众、满足市场需求。

但商业动画尽管如此艰难、如此贫穷,但还是要赚钱。

道兄的结论: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深受优质动画的困扰。与中国漫画最相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成为迪士尼产品,《哪吒》也被好莱坞拍摄。

因此,当《哪吒》和《花木兰》出现时,就仿佛“久旱逢甘霖”,被观众誉为“国漫崛起”。

但《功夫熊猫》并不完美。过多的笑点、夸张的表达、符合商业套路,都可以说是作品的硬伤。

所以,我们真的不要再喊中国漫画的崛起了。如果不能产业化、规范化,《大圣归来》只能称为昙花一现。

用户评论

余笙南吟

哇,哪吒这次爆炸的剧情真是让人意外,原来背后有三个漏洞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