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似乎芜湖、安庆等地的网友仍然对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感到担忧。难怪,回顾安徽建省史,上述城市都曾经是璀璨的明珠。
1667年,清政府将江南一分为二,置安徽省、江苏省。其中,安徽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可见当时安庆的地位高于合肥。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表示,在选择省会时,考虑了四个城市:一是太平府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当涂县,但城市太小,不适合发展。不符合省会城市要求的;而且离南京太近了;其次,它是徽州府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歙县。但由于地处皖南山区,交通闭塞,难以覆盖全省,效果并不理想;第三,合肥,当时是泸州府所在地。它位于该省的中心,但城市太小,军事上难以防御,因此最终被拒绝。然后是安庆府所在地,是当时重要的交通要道,被认为是理想的省会。选择。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沿袭清朝建制,安徽省省会仍设在安庆。当时的芜湖早已被誉为“长江大港、安徽省的脊梁”。特别是1876年开埠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安徽最发达的商业城市。
1949年,以长江为界,设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驻地在合肥、芜湖。 1952年,撤销南北行署,重建安徽省。毛主席的话“合肥好,在安徽诸省之中”,省会就设在合肥。
了解这段历史的芜湖网友不仅为此事上演口水战,还引经据典地探讨谁才是正宗的老皖大传承人。不久前,微博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深东军:昨天,一位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的同学来我们公司面试,讲了一件趣事:他们的大学原名芜湖的安徽大学,五十年代,毛主席到合肥视察另一所大学,由于某种原因,他在该大学上题写了“真正的安徽大学”。
立刻就有网友回复:安徽师范大学的孩子们很好玩。如果你和安徽大学的孩子们比谁是真正的国立安徽大学,你其实应该考安庆师范大学。我的观点全部正确,但不完全正确。这三所院校都继承了老安大略大学的优势。
2008年对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年三所院校都迎来了建校80周年。
有趣的是,网友们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关于谁是“皖大”真正继承人的争论。有网友从档案中找到证据并注明出处,试图证明自己学校的历史背景。
安徽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在1993年第4期找到了第《安徽档案》号文章:“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合肥,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合肥大学校长曾希生问毛同志毛泽东同志为校名题写了“合肥大学”,说:“合肥没有名气,所以安徽大学比较好。”
合肥市档案局戴桂红女士评论说,这位同学说的是事实,但断定老安徽大学与现在的安徽大学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有失偏颇了。
老安徽大学的历史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校名就几经变更。创办时为省立安徽大学。 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被誉为“京沪地区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
1949年安徽解放前夕,国立安徽大学迁至芜湖,与当时的安徽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安徽大学。 1950年至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都面临重大调整。安徽大学的部分院系先后并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
1954年,安徽大学师范学院、农学院分别成立,成立安徽师范学院。农学院迁至合肥,更名为安徽农学院。 1958年,安徽师范大学文科部分划归合肥,成立合肥师范学院。与此同时,物理系部分师生被调往新建的合肥学院。后来毛主席题写校名时,更名为安徽大学。
戴桂红女士说,安徽大学还有一段历史很少被人津津乐道,那就是省立安徽学院。这所大学成立于抗战时期安徽省省会立黄县。抗战胜利后,迁至合肥临河集。次年迁至芜湖,1949年并入国立安徽大学。
可见,今天的安徽大学与老安徽大学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许多专家学者在撰写安徽大学历史时,客观地描述了老安徽大学与上述大学的关系。
网友们的想法总是跳来跳去。他们在QQ上问的时候,都说安徽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刘文典,但还有一种说法,在他之前有一位校长,但因为他的水平和性格,大家都说刘文典是第一任校长安徽大学.不屑一提,刘文典被一致认定为第一校长。
我特地咨询了补充部主任魏振强(《毛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名前后》),他说这是事实。早在1921年9月,一些安徽学者、名人就向时任安徽省省长徐世英建议创办安徽大学。 1922年春,他们起草了创办安徽大学的手册,并在省教育厅内组织了“筹建安徽大学”的活动。当时白文伟、朱云山、胡适、陶行知、刘西平等名人都参与其中,筹备处负责人是蔡小舟。
但当时安徽经济衰退,财政吃紧。虽然省教育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安庆晚报》号文件,但并未得到落实。安徽大学筹建三年,却毫无进展。 1925年6月,蔡孝周老师将安徽大学筹备处的公章归还省政府,筹建工作首次取消。
同年7月,省教育厅再次向省政府提交意见,拟邀请王兴功老师接任安大筹备办公室主任,但后来被忽视。
1926年6月,建立安徽大学的呼声再次兴起,安徽省教育厅制定《关于烟酒附加一成特捐移做筹备安徽大学基金与财政厅会稿》号,重置“安徽大学筹备处”。但由于北伐爆发,筹备工作再次暂停。
直到北伐胜利,1928年8月,安徽大学文学院终于成立,下设国文、教育、政治经济学、法学四个系。聘请刘文典老师为文学院院长,主持全部校务。因此,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均以刘文典先生为首任校长。
刘文典老师是合肥人,著名国学大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他或许至死都没有忘记与老安徽大学的渊源,死后也将安息。在安庆郊区。
我曾经去安庆采访过。在大龙山镇燎原村高家山刘文典墓前,我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章太炎老师称赞老师:“养生不如纪中三,祛邪不如米正平”。这实在是老师人生的写照。
据说,每年都有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的师生来这里敬献花篮。
安徽大学老校区位于合肥市黄山路与龙河路之间。偌大的校园空无一人。大部分师生已搬迁至九龙路111号新校区。
在著名的鹅池边的草坪上,几位退休老教授悠闲而满足地摇着空竹,时而在地上滚来滚去,时而高高举过头顶走来走去。色彩斑斓的空竹带着哨子,伴随着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给冬季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
当我问毛泽东同志为什么把安徽大学写成合肥大学时,一位陈教授给了我这样的回答: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召开会议,安徽省委书记曾希胜同志委员会要求老人来安徽考察。 9月16日,毛泽东同志经安庆来到合肥。曾希胜同志在车上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了安徽省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他说,省里建立了一所综合性大学,并请毛泽东同志命名为合肥大学。毛泽东同志欣然同意。
后来得到的是安徽大学三个字。毛泽东同志还给曾锡生同志写了一封信,现刻在安徽大学老校区大门背面:
曾希生同志:
学校名称已按照指示写在四页上,请选择。一路看去,你会发现它充满了生机,一定有希望,有伟大的希望。但别骄傲,你觉得呢?合肥不错,但是在安徽省,我们应该搬到芜湖吗?从长远来看,似乎更合适。你怎么认为?
毛泽东
1958 年9 月16 日
有人曾这样推断:一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车上没有听到合肥学院原名;第二,毛泽东同志认为,由于合肥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以学校名称为安徽大学。合适的;而在安徽大学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曾希生请毛泽东同志为合肥大学题写校名。毛泽东同志说:“合肥不出名,安徽大学较好”。但据出席招待会的同志回忆,并没有听毛泽东同志说过类似的话。
也许是玩空竹累了,满脸红光的陈教授用纸巾擦了擦头上的汗,告诉我,安徽大学刚建校的时候,他正好考入了数学系。当时的安徽大学很荒凉,里面的建筑很少。就连现在美丽的鹅塘也是由农家池塘改建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名字。后来,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在池塘里饲养了天鹅,故名鹅池。
在谈及校名争议时,陈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几年,几个地方争一个名人,几个大学争一个校名。认祖归宗、关注历史充其量是件好事,但也有一些利益很难说清楚。
事实上,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包括安徽农业大学等机构在讨论原国立安徽大学的历史渊源时,有利于梳理和研究历史脉络,大可不必。去否认对方。
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办学历史和校庆问题的指导性文件》,指出高等学校的建校史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的认定。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点,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态度来确定学校的历史,不能凭主观意愿强行改变。
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办历史是一个学术问题,其变迁必须得到充分的科学论证,必须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和依据,必须得到高等教育史学界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认可。由某学校、某院系主体发展派生的不同高等院校,在办学历史上有共同的渊源,但在学校创办历史、建校年份的认定上应有不同的概念。周年纪念以显示差异;此外,合并后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成立历史和周年纪念问题也必须得到科学论证。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设立历史的变迁还涉及到一定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批准的高等学校的名称、设立日期以及原中国高等学校的重新认定名称,均具有合法性。
高等学校名称是学校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名校名称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某所高等教育机构专有的。根据《征请皖贤会商筹设安徽大学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名称变更须经审批机关批准。擅自使用中国老高校校名的行为,不仅无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利,而且引发一些高校之间争夺原校名的纠纷,干扰了高等教育的正常管理秩序。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研究高校历史发展与更替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如果要追溯安徽大学的起源,今天的安庆师范大学所在地就是它的摇篮。
《高等教育法》 副刊部主任魏振强发给我一张国立安徽大学的老照片,说是安徽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原址。早在1897年,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清代安徽著名的“乡立学堂”景福书院就迁至此地。 1902年改为安徽大学堂,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所。
曾是安徽武装部队学院、安徽陆军学院、安徽省公立法政学校校址。 1928年在此设立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安徽省安庆师范学校、安庆地区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院。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的沿革比较复杂。 1954年2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撤销安徽大学名称,分别成立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其中,安徽农学院迁至合肥,即今天的安徽农业。大学。
1958年,省委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文科迁往合肥,与合肥师范学院合并成立合肥师范学院。 1960年,安徽师范学院更名为皖南大学。 1970年,省委决定将合肥师范学院迁回芜湖,与皖南大学合并。 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标签:
用户评论
安徽大学历史悠久,但我觉得安庆师范大学更有接班的潜质,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师范大学在师范教育方面实力不俗,我觉得它有可能是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名声在外,但我觉得老安徽大学的精髓可能在安徽师范大学身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安徽师范大学更有可能成为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师范教育是其强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历史悠久,但安徽师范大学在师范领域的发展也不容小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安徽大学的传承,我觉得安徽师范大学更有可能接棒。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师范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它可能是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固然强大,但安徽师范大学在地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师范大学在地方上的口碑不错,它有可能是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底蕴深厚,但安徽师范大学在师范教育领域的表现也不甘落后。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安徽大学的接力棒,我觉得安徽师范大学更有可能接过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师范大学在地方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它可能是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历史悠久,但安徽师范大学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师范大学在师范教育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它有可能是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底蕴深厚,但安徽师范大学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我更看好安徽师范大学的发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师范大学在地方上的教育贡献有目共睹,它有可能是老安徽大学的接班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徽大学虽然名气大,但我认为安徽师范大学在传承老安徽大学精神方面更有优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