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立统一规律的名称和定义
在《问题》的第八段中,列宁首先提出了“对立面的同一性”这个名称,然后在括号中说:“他们的‘统一’。也许这样更正确?虽然同一性和统一这两个术语有这两个术语之间没有特别显着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术语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列宁还在思考如何使用这个名字。
列宁认为,可以使用“对立统一”和“对立统一”这两个术语,并且“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在表达辩证法的矛盾时是正确的。在前面的总结中,这两个名字和两个名词都是列宁用过的。例如,列宁说“对立统一和同一的公式”表达了“辩证法的本质”。毛主席还指出:“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相互渗透、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或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或相互合作,这些不同的术语都有相同的含义。”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同一性和统一性是相同或没有重大区别的,都是为了表达辩证法中的矛盾规律。列宁特别指出了“这里”和“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限性。现实生活中,“同一”容易被误解为“对等”,即抽象的同一,“统一”也容易被误解为外在组合。列宁曾经注意到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个性化”“有时是比统一更好的术语”。也就是说,不可分割性表现为内部联系,而统一性也可以表现为外部联系。
同时,他非常强调具体身份与抽象身份的区别。他反对将身份视为脱离差异的“刚性身份”,认为这种“片面规定根本没有道理”。从《问题》这篇文章看总结段落,列宁更喜欢用“统一”,所以他在本段后面的引文中用了两个“对立统一”。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还使用了“对立统一”。因此,现在人们通常使用这个名称。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定义,第八段第一句是列宁的定义,最后一句括号内的解释也可以说是定义。列宁指出,对立统一“是认识(发现)自然界(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具有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对立统一(事物的统一)成为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联系)。”
列宁的定义和规定,只是通过科学的历史检验,对这一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根本性的概括和概括,指出“一切现象和过程”,无论是自然界、社会还是精神,都具有本质的存在。对立统一;它强调一切事物和过程都具有两种相互排斥、对立的倾向,即相互矛盾的因素、力量和趋势;它说明一个统一的事物被分成两个矛盾的部分或两个互斥的部分。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定义有两句话,因为第一句明确指出了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并强调了内在的矛盾和斗争,而括号中的后一句则是进一步的解释,所以通常前一句用作正式定义。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引用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是“列宁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定义”。
(2)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是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根据列宁在此给出的定义和本段其他有关讨论,结合辩证法要素的有关条款,要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必须明确三个问题;首先,列宁的定义指出,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对抗的倾向”。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矛盾性、排斥性、对立性。
但这种对立的倾向、力量和面向却是在同一事物本身之中,这就是它的内在性。因此,列宁还评价:“统一分为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意味着统一体中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把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称为对立面的斗争或展开。看来,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内容。
这一内容被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进一步概括为“各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正确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关键是要把握对立面的相互排斥和相互联系,它们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如何统一和转化,它们如何斗争或展开,以及它们之间的统一、转化和发展的关系。斗争。关系。
其次,列宁的定义指出,自然界以及一切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存在对立统一。列宁特别指出,对立统一既应被视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又应被视为“认识的规律”。强调“为了理解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我运动’、自发发展和旺盛生命,我们必须把这些过程理解为对立统一”。
这不仅指出了对立统一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内容,而且指出了要用对立统一来指导人们的认识。对立统一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和真实内容。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一致的。只有肯定了这一点,才能具有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才能充分把握这一规律的内容。
第三,列宁在定义中强调一切现象和过程的矛盾性后,明确指出一切过程“自我运动”的动力和实质内容是对立统一。为了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接着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在区分两种基本发展观时,他指出辩证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统一”。这两句话一脉相承,是对矛盾作为事物发展动力的全面深刻的揭示。
首先,一般来说,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引起的。 “发展是对立统一(一个统一的对象划分为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既包括对立面的相互排斥,又包括对立面相互联系的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其斗争性和同一性是密不可分的。必须认识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当两个极点相遇时,它们既相反又互补,相互排斥的力量和倾向又相互依存、共存于一体。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成为矛盾,才能进行斗争;否则,斗争就失去了地位和可能性。只有相互改造、破旧立新,斗争才有成果,才能发展。否则,一遍又一遍地斗争而不变,就会成为“悲剧性”矛盾,从根本上否定发展,从而否定斗争的意义和动力作用。可见,要充分把握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将斗争与身份分开,不能否认身份的一定作用。
其次,进一步研究揭示,事物发展的根本根源在于矛盾的斗争和斗争。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任何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但它们对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平衡的。马克思在谈到《哲学的贫困》中的理性运动时指出,“肯定与否定、‘是’和‘不是’两种矛盾观念的对立因素的斗争,形成了辩证运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中指出; “自然界中到处都是对立运动”,“这些对立通过不断的斗争并最终相互转化或转化为更高的形式,决定了自然的生命。”进化论展示了:如何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开始,在遗传和适应的不断斗争中一步步进化,一方面进化到最复杂的植物,另一方面进化到人类。”他还说,“历史上,在先进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反对运动尤其明显。”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矛盾运动,即对立运动,主要是由对立面不断斗争引起的。列宁还指出,“发展的内因是各种力量和倾向作用于某个对象、某种现象内部、某个社会内部的矛盾或冲突”。列宁在这里认为矛盾和冲突具有相同的含义。这个术语实际上强调的是矛盾的冲突。诚然,这种冲突是矛盾统一体中的斗争;但是,没有斗争,相互联系的统一就会是僵化的,就不会相互转化,就不会发生量变和质变。
一切事物发展的深刻根源和根本动力就在于矛盾斗争。矛盾的本质在于斗争。狭义的矛盾范畴是指相互排斥、对立斗争。总之,矛盾导致发展,发展根本上是斗争推动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斗争是同一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深刻源泉。
由此可见,列宁关于发展动力的两句话必须联系起来,辩证地把握和正确理解。 “发展就是对立面的‘斗争’。”这是从根本上、实质上讲的。矛盾斗争是矛盾运动的动力。但是,不懂得斗争可以脱离团结,或者完全否认团结在发展中的作用。
标签:
用户评论
这个对立统一定律真是深奥,能不能简单解释一下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定义看懂了,但内容感觉有点复杂,能不能举个例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立统一定律,听起来好高大上,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内容好丰富啊,感觉学了这个定律,看世界都不一样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称和定义都很清晰,但是具体内容感觉还是有点模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立统一定律,是不是就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统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定律在哲学上应用广泛,能具体说说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内容读起来挺有意思的,就是感觉有点难以消化。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定义和内容都很有深度,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更多的实例来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立统一定律,听起来好有道理,但是具体怎么应用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称和定义都很经典,内容也很有启发性,学到了新知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定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有点难懂。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内容里提到的例子很有帮助,让我对这个定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立统一定律,听起来像是哲学家的游戏,普通人难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定义和内容都很专业,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门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定律的名字很有意思,内容也很有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对立统一定律就是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但也可以和谐共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内容读起来有点累,但是对喜欢哲学的人来说,应该是个好东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