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如果我们想研究中国的历史,像那些《史记》、《二十四史》、《紫阳纲目》、《资治通鉴》,甚至其他历史记录都是非常丰富和重要的资料,必须要查找广泛地进行选择、验证和组织。但无论多么重要,也只能说是历史记录,是研究历史的必要资料;它们不能说是历史。这些卷、记、图、典,都是这段活历史的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段活历史的本质。这段活生生的历史当然超越了旧论文的积累而存在,并且有其永恒的生命。比如,我们要研究中国、日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中国、日本的记载和著作,作为我们研究的材料;但我们不能指某人的现代中国就说这就是中国;所创造的现代日本被称为日本。我们要研究列宁、罗素,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列宁、罗素的记载和著作,作为我们研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提到某人的作品就说这是列宁;某人的作品不能说是列宁的;《列宁传》,说这是拉塞尔。除了记录中国或日本的目录外,似乎还有一个活的中国和一个活的日本;除了列宁或罗素的传记之外,似乎还有一个活的列宁和一个活的罗素。由此看来,除了许多死去的记录、典籍、清单、档案之外,似乎还有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过去很多人定义历史,都是为了历史记载而定义,而不是为了历史而定义。这种定义只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史籍、史书,而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史书。它无法告诉我们历史是什么。除了这些记录之外,我们还应该寻找真实的历史、活生生的历史。
什么是活生生的历史、真实的历史?简而言之,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及其产物的文化。因为人类的生活及其产物的文化是进步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所以换句话来说,我们也可以说历史就是社会变迁。这样,如果我们把人类的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纵向来看,它就是历史;纵向看,它就是历史。如果我们横向看,那就是社会。历史和社会有相同的内容和本质,但观察的方面不同。为了明确历史和社会的概念,最好简单描述一下卡尔·马克思的历史观。马克思在阐述自己的历史观时,常常将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纵向看世界的变化是历史;横向看当今世界就是社会。马克思的历史观一般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也称为经济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最早由马克思的朋友恩格斯于1877年使用。1848年出版的《罗素传》和1867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卷,都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公式发表于185 《资本论》,历时九年。在这里《〈经济学批评〉的序文》,马克思似乎在对比地思考历史和社会。虽然他没有使用“历史”一词,但他使用的“社会”一词似乎意味着两个概念:按照他的意思,社会变迁就是历史。也就是说,人横向看就是社会,纵向看就是历史。例如,在建筑中,社会也有底层和上层:社会的底层是经济结构(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者说人类的社会存在;社会的上层是法律体系。政治、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式,或者人类的意识。基地址变了,上层也变了,以适应它们的基地址。历史学家一直想只从社会上层来解释社会变迁(历史),而不管社会的基础如何;这样的方法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社会上层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历史必须用经济关系来解释。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总体轮廓。他认为,横向看人,就是社会;横向看,人就是社会。如果我们垂直地看它们,我们就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迁。历史是一门以经济为中心垂直考察社会变迁的科学;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一门横向考察社会的科学,同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
这样,我们所谓的活历史就不再是被记录下来的东西,而是一种不断进步并被付诸行动的东西。所写内容可以随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历史事实本身却总是历历在目。整个历史不仅是活的,而且记载的史实也是生动的、进步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卷册和记录册被印刷和固定。记录可以结束,但记录的历史事实却不能;记载可以是完整的(理论上可以是完整的,但实际上很少是完整的),但记载的史实却不是。这里不仅整段历史历历在目,而且每一条历史事实也每天都在被翻新。有真实的事实和历史的事实:虽然真实的事实已经成为过去,永远无法返回,但我们对那个事实的解释却是生动的、不断变化的,这样它就成为历史的了。事实。所谓历史事实,就是隐喻中的事实。隐喻是生动的、进步的;因此,历史事实也是活生生的、进步的。只有充分的记录才算历史真实;只有充分的解释才能被认为是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现实只是暂时的,必须时时确定和改变;它不是静态的。历史的真实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载是正确的;二是指历史的真实性。第二,它意味着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解释是正确的。前者变化较小,后者则时常变化。解释是对事实的认识。知识每天都在增长和扩展,因此解释每天都在变化。有一个真实的过去,一个历史性的过去:真实的过去已经死了,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情已经完成了;过去的人一去不复返了;它们里面有什么?改变是永远不可能的;能够成长和扩展的不是过去本身,而是我们对过去的认识。过去的人或事的死亡促成了它们的历史存在;从他们去世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想象中发现了他们,并将他们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想象中。我们保存得越长久,我们的发现就越完整,我们的解释也就越真实。真正的孔子死了,不能复活,他的生活、处境、行为根本无法改变;但历史上的孔子从真正的孔子去世那天起就一直活在我们的想象中,隐藏在我们的脑海里。在记忆中,它仍然存在于人类历史中,并将经历无数磨难。汉唐时期人们想象中的孔子与宋明时期人们想象中的孔子完全不同。宋明时期人们想象中的孔子与现代人想象中的孔子完全不同。十年前,我想象中的孔子也不同于今天我想象中的孔子。所以《序文》、《孔子传》、《基督传》、《释迦牟尼传》不能说不重做。任何历史事实都不可能有自己完整的历史;也就是说,任何历史事实都不应该被不断修正。这并不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材料和特殊的天才,而是因为历史事实本身就是新历史的生成器。每个时代都有其更进步的历史面貌,每个时代都有其更进步的知识。随着历史观和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读自然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去年的真相今年不再是真相;昨天的真理今天不再是真理。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古人与今人有不同的解释;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同样的人,过去和今年有不同的解读。为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解释每天都在发展和进步。进化历史观纠正了回归历史观;社会历史观纠正英雄历史观;经济历史观纠正政治历史观;科学历史观纠正神学历史观。过去的史书都认为天地的变化与神意和君王的德行有关;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知道像日食这样的事情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现象。它们既不是灾难,也不是神的意志。这与道德无关。过去的史书都认为,火的发现、农业和农具的发明、衣服的制作,是燧人、神农等半神圣人的功绩。他们都把黄宇时代视为黄金时代;而基于进化论、进步论的历史观认为,这样的重大发现其实是人类生命一点一滴进步的结果;在原始人时代,不知道多少个世纪,社会上很多人有意无意地积累了发现和经验。只有运用了,才能享受到这个文化武器。历史上对少数半神圣人的功绩能说得通吗?前人在写孔子传记时,都会向我们讲述孔子生前的奇瑞异象,描述西方有关猎人和猎林的神话。今天我们写孔子,必须关注孕育他思想的社会。背景,并删除所有那些荒谬的神话。如果你用这样的视角来审视旧历史,你将不可避免地想要修改它。一切历史不但不怕随时被修改,而且还需要随时修改。修订后的历史必须比之前的历史更近、更真实。格罗特的《穆罕默德传》 比希罗多德的《希腊史》 准确得多,这就是原因。这并不是因为格罗特的天才高于希罗多德;而是因为格罗特的天才比希罗多德高。希罗多德的谎言也并不比格罗特多。由于时代的限制,无能为力。希罗多德在他的时代只能走这么远,不能再走得更远了。格罗特在他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好的,但不能说他是完美的。我们当然不能像盲目崇拜古人那样轻松,但也不能像嘲笑古人那样轻松。历史将随之延伸、发展、修复、重做。他和他的未来发展得越久,他过去的真相就越清楚。中国古代有句话叫“温故知新”。常见的解释是在学习新事物的同时回顾过去。回顾过去是一回事,学习新事物又是另一回事。但这句话如果应用到历史上,那就是一回事了。回顾过去是学习新东西的手段,学习新东西是回顾过去的目的。改写历史、重新整理史料,都是回顾过去的努力。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自然能够获得很多新知识。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倒过来说,“知新知古”。这意味着利用我们不断变化的知识来重做历史。 “旧”是事实,“新”是知识。人们对真实事实的认识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因此必须不断地回顾;人们对事实的认识正在日益进步,所以如果继续回顾旧的事实,就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了解了可持续存在的历史。我们可以用几个最清晰的词语来形容什么是历史:
标签:
用户评论
李大钊对历史的理解真是发人深省,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启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史学要论》,对李大钊的历史观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历史是如此的复杂和丰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对“什么是历史”的探讨,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看法,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往,而是对未来的指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史学要论》中的观点真是振聋发聩,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关于历史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历史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史学要论》,对李大钊的史学思想深感敬佩,历史的意义远比我想象的要深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历史的理解,李大钊的观点让我有了新的思考,历史是多元的,不是非黑即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史学要论》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历史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血有肉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对历史的阐述,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的责任重大,不能只看表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的观点,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什么是历史”的探讨,李大钊给出了深刻的答案,历史是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记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的观点,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历史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史学要论》,对历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李大钊的史学思想真是博大精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有时候很残酷,但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的观点,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对历史的看法,让我对历史研究有了新的期待,希望有更多人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史学要论》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李大钊对历史的论述,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复杂的,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的观点,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未来的启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史学要论》让我重新审视历史,李大钊的观点,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的责任,历史不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和未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