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汉书》,记录了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的历史事实。很多人认为,这段时期的“历史”是汉代所记载的。事实上,《汉书》恰恰反映了人们对这一时期的记忆。人们把这一时期所了解到的各种事实的经历和记忆用文字记录下来,编成史书来反映这段历史。
《汉书》是对西汉历史的理解,而不是西汉历史本身。西汉的真实历史本身只有生活在西汉的人才能了解。西汉以后的人如何能接触到呢?他们对西汉历史的认识只能通过历史资料(前人的知识资料)来展开。即使班彪父子写下《汉书》时,仍然需要对上一代的各种材料进行甄选,择优淘汰。没有一点主观意识是不可能写出《汉书》的。相反,《汉书》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它是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属于历史视角。如果把《汉书》直接等同于西汉历史本身,那么《汉书》中没有写到的一些事实不就属于西汉历史了吗?
《汉书》
因此,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我们把现实中的历史称为“历史事实”;我们把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和记录称为“历史材料”。前者是真实的历史,后者则属于历史视角和史学。
我们常说某些史料的发现“颠覆了历史”。这实际上指的是颠覆过去人们对历史的看法,而不是修改历史的进程。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本身是无法篡改的。因为我们还不能穿越时空。
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并没有做出这种区分,因为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现实世界只是精神的外化,而现实的历史也被他视为世界精神的运动。所以,他在语言上感到困惑。
为什么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
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中说过:
“中国的朝代虽有更迭、更替,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只是一个王权更替另一个王权。一个永恒的东西取代了一个真正历史的东西,所以可以说,中国和印度仍然是一个王权。”世界历史之外。”
这一言论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慨,也赢得了其他中国人的掌声。愤慨的认为黑格尔没来过中国,不了解中国,根本没有发言权;欢呼的人觉得黑格尔嘲讽了中国四千年的专制和愚昧,指责中国没有融入世界文明。
事实上,当黑格尔说“中国有源源不断的‘历史作家’,是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亚洲其他民族虽然也有古老的传说,但他们没有真正的‘历史’”时,他说“历史”是历史观;当他说:“它(中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帝国,它只是和平发展,从未被外部破坏过。”这里的“历史”是指真实的历史。
因此,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有两层含义:
第一,中国人民的精神没有改变,历史观没有发展,始终停留在经验的层面;
第二,中国人民的活动方式没有改变。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长期停滞不前,与世界文明隔绝。
至于黑格尔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留给读者自己判断。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多次讲座的讲义
人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
我们常说“历史是一个可以被任何人打扮的小女孩”。这意味着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来理解和描述历史。在不同历史观的人眼中,历史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公公说公公说得对,婆婆说婆婆说得对,但没有人同意。
面对历史事件,感伤者将其视为悲惨场景,乐观者将其视为有趣的冲突,麻木者将其视为微不足道的事件。伯益、叔齐说武王伐纣如下,孟子说顺天应人;陈寿称赞曹操“奇人异士,超凡英雄”,石勒则嘲讽他“欺孤寡母,娇媚迷人”。夺取世界。”
主观性在历史领域的作用并不亚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在文学艺术领域,怀疑主义找到了自由。历史作为过去的事物,并不像物理、化学现象那样可以随时实践和检验。相反,它只能被评论和开玩笑。就好像我们在历史领域只能求同存异,却无法承认唯一正确的历史一样。
黑格尔:“‘历史’一词统一了客观和主观。”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一个矛盾。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观是主观的。那么,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这段客观历史呢?如果是这样,我们如何识别它?
毫无疑问,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就像我们每天写的日记一样,虽然记忆上有一些偏差,理解上有一些错误,书写上有一些隐瞒,但或多或少都会如实反映当天的情况。史书也或多或少真实地记录了真实的历史。历史确实是一个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女孩”,但打扮并不能完全抹去这个“小女孩”的存在。没有这个“小女孩”,打扮的工作就无法进行。只要我们有辨别能力、肯努力,就能透过浓妆艳抹看到历史的真实面目。
秦朝是否残暴还有待商榷,但秦朝确实只是短暂的统一;隋炀帝是否暴君,也可以留给议论者争论,但隋政权确实在他的统治之下。确实,当他掌权时,它就开始分崩离析。伯益和孟子对于武王伐纣的事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没有否认这件事的真实性。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想要了解历史,首先需要摆脱别人的“主观评价”,因为只有了解了历史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果你想从头开始看别人的评价,然后去理解它,那么这就是从终点开始的起点。如果我们想了解一段自己不熟悉的历史,一定要找一件重大事件或编年史来读,而不是翻阅某位研究者的著作,以免被动接受别人灌输的观点。
怎么样去认识真实的历史?
清王铭生曰:“学之道,求实不求虚,评论批评皆是空言。史家的记载,史家的评价,只要他们能得到真相,何必再去追求邪恶呢?“我们写历史、读历史、研究历史的直接目的并不是真正把它作为谈话的来源,不是为了让人们在赞扬或批评人时脸红,而是要正确认识真理。历史。
有时候,真相并无用处,谎言却可以创造凝聚力。然而,实用主义在历史领域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历史的良心就是实事求是。如果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正常人不会以编造谎言的心态来书写历史;读者更不可能为了被欺骗而阅读历史书。当一个人对历史感兴趣、渴望了解历史时,说明他具有求真务实的心态。
历史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是由过去造成的。所以,《吕氏春秋》说:“观今可知古”。尽管历史事件已经过去,历史人物也已经去世,但至今仍有一些痕迹。即使一个人走了很远,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看他的脚印来判断他去了哪里。
历史的痕迹有很多,比如史料、记忆、文物、风俗甚至神话传说等,通过对这些东西的研究、考证、分析而形成的历史观才是真实的、科学的历史观,那些基于自我人格、主观观念和个人偏好的历史观的观点更类似于观点。前者是真知,后者是空谈。只有前者将历史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标签:
用户评论
黑格尔对历史的解读真是深奥啊,感觉我需要重新学习一遍哲学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啊,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不过黑格尔的解释或许能打开新世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说历史是自由的实现,那我们是不是也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前行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历史一直很感兴趣,但黑格尔的这个定义有点难懂,需要好好消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进步还是循环?黑格尔的看法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新的思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说历史是观念的辩证法,那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啊,有时候觉得它是个无情的老师,有时候又觉得它是智慧的结晶。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的历史观太有深度了,我读完之后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动摇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黑格尔的回答让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理性的展现,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总是让人反思,黑格尔的这个定义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的历史观有点悲观,感觉他对历史的理解太过严肃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黑格尔的看法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新的思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说历史是发展的,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跟上历史的脚步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太复杂了,我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才能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人类的记忆,黑格尔的看法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传承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的历史观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是黑格尔哲学的基石,他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格尔的历史定义太抽象了,感觉我需要更多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